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译文:
行路难·洞庭水上一
洞庭湖上有一株桐,霜雪触浪受寒风。
曾经宝丽耀白日,如今黎明卧黄沙。
洛阳名匠见也感叹,用一把刀刻琵琶。
白玉造心学明月,珊瑚映面生风花。
帝王见赏不会忘,擎抱提携升建章。
曲调婉转张女弹,洗尽促进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迢迢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舍弃竹箫,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制匣,怀念过去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还未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行路难的艰辛和坎坷。洞庭湖上的一株桐树遭受着冰霜和风雪的侵袭,从它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曾经的光辉已经消失,如今黄沙埋没了它的身影。洛阳的名匠们在看到桐树时,不禁感叹,他们用精湛的工艺创作了一把琵琶。这把琵琶用白玉雕刻而成,音质高亮,如明月一般,琵琶的琴面用珊瑚镶嵌,美丽如花。帝王们看到它都赞叹不已,并保护它,把它放在重要的场所。有个名叫张女的弹奏琵琶,她的演奏耐人寻味,起到了促进楚明光的作用。每年每月,君子们都会远离家乡,长时间居住在陌生的地方。然而,这个未央时的地方,却有一位女士舍弃了竹箫,争先拂拭琵琶,展现她的技艺。茱萸是优雅的象征,它的香气充盈着锦衣,玉匣中也存放着它,这让人们怀念过去枯树枝的美好。在这里,作者抒发了对不学习的人的批评,衡山和南岭都是著名的产桂地区,但是千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人去学习。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行路难为题材,通过描写洞庭湖上的一株桐树的遭遇,表达了人生中的艰难和际遇的无常。诗中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将桐树的遭遇与人生的困境相对应,以此来揭示出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不易。同时,通过描绘洛阳名匠的制琵琶过程和帝王对宝琴的赏识,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诗中的茱萸、锦衣和玉匣等意象都十分美好,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作者对于不学习的人的批评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一个亮点,呼吁人们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整体而言,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堪称南北朝时期的佳作。
夫子赋归与,田园欲把锄。春风吹故国,流水绕通衢。螮蝀吞沧海,蟾蜍食太虚。一灯深夜酒,呼子了残书。
痰锁卦喉管,疮钉突齿龈。猥勤无算爵,肯顾不赀身。未即容殂谢,徒令受楚辛。果能深避地,何敢妄尤人。
默默有得,灵灵无依。妙穷出没,照彻离微。万像齐收一印,三昧遍在群机。而今恁麽相随去,终日如愚不我违。
手选千株高下种,似行庾岭泛湘江。只销一朵南枝拆,尽受群花北面降。自爱空山吹缟袂,绝羞华屋照银釭。主林神禁人残毁,深夜应无斫树庞。
庐阜西头是谪仙,篮舆正欲上青天。霓旌羽盖何时返,怅望洪崖阻拍肩。
梁苑千花乱,隋堤一水长。眼前风物总悲凉。何况眉头心上、不相忘。因梦聊携手,凭书续断肠。已惊蝴蝶过东墙。更被风吹鸿雁、不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