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意于兹夕,乃能来此风。
稻畦初吠蛤,草岸已鸣虫。
三径思茅屋,归艎忆钓筒。
渊明宁隐者,鲁望岂渔翁。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邢氏园池上作》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邢氏园池中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可意于兹夕,乃能来此风。
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才能感受到这里的风景。
稻畦初吠蛤,草岸已鸣虫。
稻田中的青蛙刚开始叫,草地上的虫鸣已经响起。
三径思茅屋,归艎忆钓筒。
走过三条小径,我想起了茅屋;回到船上,我想起了垂钓的竿筒。
渊明宁隐者,鲁望岂渔翁。
渊明宁愿隐居,鲁望怎能成为渔夫呢?
诗意:这首诗通过描绘邢氏园池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者借助夜晚的静谧和自然之声,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邢氏园池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稻田、草岸、小径等元素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此外,通过对渊明、鲁望等人物的提及,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也得以体现。
整首诗情感平和,用词简洁明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废寺连荒垒,那知见子真。关城夜有雪,冰渡晓无人。酒里唯多病,山中愿作邻。常闻兄弟乐,谁肯信家贫。
不进一二日,不见已想思。况复闭关久,杳无携手期。清谈胜妙药,高韵敌凉飔。愧乏机云美,虚承青眼知。
照水羞见影,汲水嫌手冷。闲立梧桐阴,乌啼秋夜永。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