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阎浮。
清浊同流。
费精神、补喜填忧。
岁云暮矣,卿可归休。
有板支颐,书遮眼,被蒙头。
蝼蚁王侯。
华屋山丘。
待他时、老去优游。
筑间茅屋,买个黄牛。
种芋成区,瓜作圃,稻盈畴。
张翥,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神宗熙宁时爲同安县尉。事见民国《同安县志》卷一三。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四七亦载有张翥,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未知是否一人,俟考。
《行香子·扰扰阎浮》是元代作家张翥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扰扰阎浮,指纷扰喧嚣的尘世。
清浊同流,指善恶喜乐共存。
费精神,补喜填忧,表示为了追求喜悦而付出努力,弥补忧愁。
岁云暮矣,卿可归休,意味着岁月已经垂暮,你可以安心归隐。
有板支颐,书遮眼,被蒙头,形容过着安逸的生活,沉浸于书本之中。
蝼蚁王侯,华屋山丘,用蝼蚁和王侯相对比,表达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境遇。
待他时、老去优游,表示等待他的时机,以便在老去时过上自在的生活。
筑间茅屋,买个黄牛,种芋成区,瓜作圃,稻盈畴,描述了过上简朴田园生活的愿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纷扰喧嚣的尘世和善恶共存的现象,表达了对于繁杂世事的厌倦和对安逸宁静生活的向往。作者以岁月垂暮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在晚年时期可以放下功名利禄,过上安逸自在的生活的愿望。
诗中的“有板支颐,书遮眼,被蒙头”形象地描绘了一个过着安逸生活、专心于阅读的人。同时,通过将蝼蚁和王侯作对比,作者表达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境遇,进一步强调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希望过上简朴田园生活的愿望,这种生活方式追求的是自由和自在。通过筑间茅屋、买黄牛、种地等描写,作者表达了对于纯朴自然生活的渴望,寄托了对于心灵解脱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古诗的形式,通过对于尘世纷扰和田园生活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和价值观的思考。诗词中融入了元代特有的写意和意境,描绘了人们在尘世中寻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美感。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乐我盛明朝,于焉
茶瓯沙帽惯迎宾,不是诗人即道人。细雨斜风君莫出,绿阴门外有红尘。
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人生俯仰间,能得几重九。节序来无停,已及黄花酒。流落拾遗心,西江独回首。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