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勤补拙入厨中,不问青泥事事充。
拾得寒山明此意,如今成佛满虚空。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瞬间,
我唱颂三十二篇诗章。
将勤补拙入厨中,
我将勤勉与修养融入平凡的生活中,
不问青泥事事充。
不去追求名利地执着于物质的富足。
拾得寒山明此意,
如同在苦寒的山中寻获明悟,
我明白了其中的意义。
如今成佛满虚空。
此刻,我成为了一位佛陀,心灵充满了宇宙的虚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修行的理解和追求。他告诉我们,修行并不限于寺庙或禅堂,而是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行走、停留、坐下、躺卧,每时每刻都是修行的机会。他将勤奋、努力与修养相结合,认识到追求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就。通过在寒山中的体悟,他领悟到了深刻的意义,最终成为了一位佛陀,心灵开阔如虚空。
这首诗词鼓励人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求心灵的升华,不要被功名利禄所困扰,而是要通过修行和体悟,超越尘世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它提醒人们将修行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使修行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同时,它也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的来说,《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修行道路的领悟,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心灵的升华和超越,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这首诗词激励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求真正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
扬州书记鬓苍苍,每向春归欲断肠。剩欲典衣酤酒饮,风流无复少年狂。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西塞山高截九垓,谶谣终日自相催。武昌鱼美应难恋,历数须归建业来。
明祀方终,备乐斯阕。黝纁就瘗,豆笾告撤。肸蚃尚馀,光景云灭。返归虚极,神心则悦。
金屋琼台拥画楼,锦云香满采莲舟。人间尽道仙家乐,不识霜娥有底愁。
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时捧领时。半壁龙蛇蟠造化,满筐山岳动神祇.疲牛舐犊心犹切,阴鹤鸣雏力已衰。稚子不才身抱疾,日窥贞迹泪双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