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恒河沙劫奉如来,功未全时眼不开。
自知本有灵光物,香灯不绝警痴呆。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在每个行动中,无论是行走、停留、坐着还是躺下,都有三十二种颂赞,
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十二相,是描述佛陀身体特征的方式。

朝朝暮暮念念中,
日复一日,时刻不停地思索,
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持续思考与念诵。

恒河沙劫奉如来,
经历了恒河沙劫,虔诚地侍奉佛陀,
恒河沙劫是佛教中时间的极长时段,表示了作者对佛陀的虔诚与奉献。

功未全时眼不开。
在修行的过程中,未达到功德圆满之前,眼睛不会张开。
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佛法境界时要保持专注与坚持。

自知本有灵光物,
修行者自觉内心拥有灵光与智慧,
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开发内在潜能与智慧的可能性。

香灯不绝警痴呆。
香灯不断燃烧,提醒人们不要迷失于痴迷与愚昧之中。
香灯在佛教中象征着智慧与觉悟,这句诗借香灯的形象,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心智和明晰的认知。

这首诗词通过对佛教修行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行住坐卧的每个动作都被赋予了意义,强调了修行的持续性和全身心的投入。诗中运用了恒河沙劫、功德圆满等佛教概念,展现了修行者对佛陀的虔诚与奉献。作者也强调了每个人拥有内在智慧的可能性,并通过香灯的比喻,呼唤人们保持警醒,远离痴迷和愚昧。整首诗词以朴素、含蓄的语言传递了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启发人们思考修行的意义和目标。

  • 《东林寺雨中张次孙丈话旧》

    忆昨南徐官舍东,江心遥夜与君同。重看焦岭终宵月,却话松寥彻晓风。病眼向梅空脉脉,旅愁兼雪太匆匆。可怜襆被寻君处,暝雨寒烟野寺中。

  • 《冬至日涂中》

    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孝王池畔忧胡骑,炀帝河边叹楚兵。万寿献觞身不与,百城和议泪空横。明年高会知何处,击磬焚香毕此生。

  • 《懒翁》

    口生白醭怕开言,几度抬身又困眠。佛法从教陈烂却,权衡不在老夫边。

  • 《祭酒芮公既殁四年门人吕某始以十诗哭之》

    小醉初醒日半昏,森森赤棒绕篱门。慨然投袂无难色,不识从来狱吏尊。

  •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万物阵刍狗,灵鉴无能守。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有。

  • 《阮郎归》

    谢娘诗礼有家风。吹窗清昼同。笑言偕老与梁鸿。闺门喜气融。来月殿,下珠宫。人间春意浓。一尊仙酝祝芳丛。蟠桃千岁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