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苦相煎,唯我能知速弃捐。
十二明中常念佛,闻师一举耳无边。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动无论是行走、停留、坐着还是躺下,都有三十二种境遇。生老病死的苦难相互纠缠,只有我能够明白速度舍弃它们。在十二明中,常常念佛,即使听到师傅一举动,耳中也没有边际。
译文:
在行走、停留、坐着和躺下的种种状态中,共有三十二种。生老病死的痛苦彼此交织,唯有我能够明白速度舍弃它们。在十二明法中,经常念佛,即使听到师傅的一举动,也感受不到边际。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释印肃对人生苦难和修行的思考。作者认识到生老病死等不可避免的痛苦纠缠着每个人,但他坚信通过念佛修行可以超越这些痛苦。诗中的“速弃捐”意味着作者要迅速放下这些苦难,将心思专注于修行,以求得解脱和安宁。
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悟。诗中的数字“三十二”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景和困境。诗人通过对生老病死的苦难的描绘,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然而,他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和依靠,认为通过念佛修行,可以超越这些痛苦,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整首诗抒发了对修行道路的坚定追求和对解脱的渴望,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剑可敌一人,书足记姓名。学之十二年,书剑两不成。归来吴楚间,豪杰已起兵。揽镜照须眉,一二白发生。老母在高堂,未敢即远行。太息长在夜,鸡鸣星斗横。
北风北风,职何严毒。摧壮士心,缩金乌足。冻云嚣嚣,碍雪一片下不得。声绕枯桑,根在沙塞。黄河彻底,顽直到海。一气抟束,万物无态。唯有吾庭前杉松树枝,枝枝健在。
萧萦茅庵草乱埋,柴扉日午尚慵开。冥然独坐枯根上,孰谓殊恩云外来。
当年不信江湖老,如今岁华惊晚。路改家迷,花空荫落,谁识重来刘阮。殊乡顿远。甚犹带羁怀,雁凄蛩怨。梦里忘归,乱浦烟浪片帆转。闭门休叹故苑。杖藜游冶处,萧艾都遍。雨色云西,晴光水北,一洗悠然心眼。行行渐懒。快料理幽寻,酒瓢诗卷。赖有湖边,踢时鸥数点。
登起翻成坐睡昏,鹊声唤我步前轩。竹扉日隙针来大,射壁千千弹子痕。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