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修城东合浦桥》

自性圆融不碍为,浮云枯木任风吹。
莫怪道人无伎俩,犹如浮木歇盲龟。
应化非真不逆心,有无俱遣道须成。
相逢便肯无空过,合浦桥边验果因。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修城东合浦桥》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自性圆融的境界,以及修行者在世俗纷扰中保持超脱和坦然的态度。

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主题。诗中提到了浮云、枯木、风吹等元素,这些都是无常、变化的象征。作者以这些景物来比喻修行者的心态,即使面对外界的变化和干扰,修行者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诗中说道“自性圆融不碍为,浮云枯木任风吹”,表明修行者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诗词中还提到了道人的无伎俩,浮木歇盲龟,这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谦逊和坚持。修行者虽然不拥有凡俗的技艺和才华,却能像浮木一样停止漂流,像盲龟一样安然休憩。这种态度表明修行者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注重内心的修炼和境界的提升。

诗词的诗意在于表达了修行者的境界和修行道路的选择。作者强调修行者应当顺应自然,化外求内,达到心性的真实和自由。诗中说道“应化非真不逆心,有无俱遣道须成”,意味着修行者要放下对有与无的执著,顺应自然的变化,修行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灵的解脱和境界的提升。

最后,诗词以合浦桥为背景,给人以寓意深远的感觉。合浦桥是一个象征着人生旅程的场所,相逢于此的人们可以一同领悟道义的真谛。合浦桥边的经历成为修行者验证修行果位的契机,也象征着修行者在人世间的体验和感悟。

总的来说,《修城东合浦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修行者的心境表达了自性圆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词呈现了修行者谦逊、坚持和顺应自然的态度,强调修行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灵的解脱和境界的提升。合浦桥作为象征人生旅程的场所,给诗词增添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 《林和靖祠》

    松树高低逐径斜,祠堂牢落锁烟霞。我来閒咏梅花句,想见此翁如此花。

  • 《南乡子》

    识得水中金。煅炼烹煎理更深。进退抽添须九转,浮沈。温养潜龙复与临。妙运自天心。托仗黄婆配丙壬。酝就醍醐山顶降,频斟。慢拨无弦一曲琴。

  • 《江上送韦彖先辈》

    不易为离抱,江天即见鸿。暮帆何处落,凉月与谁同。木叶新霜后,渔灯夜浪中。时难慎行止,吾道利于穷。

  •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

    人间诗癖胜钱癖,搜索肝脾过几春。囊橐无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多新。但将苦意摩层宙,莫计终穷涉暮津。试看一生铜臭者,羡他登第亦何频。

  • 《南溪上种芙蓉》

    夹水芙蓉密密栽,缘溪斜立照溪开。放教十里红将去,不尽溪流不要回。

  • 《次漕庾两使者绝句韵六首》

    痛懲毒螫要持平,不察渊鱼未害明。棘户有囚疏械击,花村无吏打门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