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经纶满壮怀,饱於敭历老其才。
江东见谓无卿比,今世谁能舍我哉。
岭表分弓宽上雇,淮头弄印待公来。
玉阶宜罄忠言告,闻说天边有诏催。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赋经纶满壮怀,饱於敭历老其才。
江东见谓无卿比,今世谁能舍我哉。
岭表分弓宽上雇,淮头弄印待公来。
玉阶宜罄忠言告,闻说天边有诏催。
中文译文:
天赋才智充盈壮怀,经历丰富使其才华日渐成熟。
江东之人称无人能与徐介卿相比,如今世间又有谁能放弃我呢。
在山岭之外分别,愿道路宽广,期待公职的到来。
在淮水之滨履行官印,等待着官方的召唤。
在玉阶之上,宜将忠诚之言尽情陈述,听说天边已有诏书催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李曾伯送别徐介卿时所作,表达了对徐介卿才华出众、经历丰富的赞赏和不舍之情。第一句“天赋经纶满壮怀”,描绘了徐介卿才情出众、志向远大的形象。他的经历使他的才华日益成熟,老而弥坚。江东的人们称赞他无人可比,显示出他在文士界的声望。接着,诗人提问今世间是否有人愿意放弃徐介卿,以凸显他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徐介卿离别的情景。岭表和淮头分别指代地理上的距离,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期待。徐介卿将离开山岭之外,向更广阔的地方发展,而李曾伯则期待着他的公职到来,展开新的篇章。
最后两句揭示了徐介卿所面临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他被期望在玉阶之上,用尽忠诚之言,向上级官员陈述自己的忠告和建议。诗中还透露出天边已有诏书催促的消息,显示了徐介卿受到朝廷的重视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徐介卿的赞美、离别的描写和对他未来使命的凝视,表达了诗人对徐介卿的欣赏和祝福,同时也折射出宋代社会中士人追求官职、为国家贡献才智的价值观念。
与君三春别,成此一会期。清言美无度,离绪俄相遗。况复在丘园,俱无冠带縻。逶迤下泽游,皎洁艳阳时。桃红媚墟圃,竿绿遍川坻。覆觞申宿恋,开秩问新知。澄怀悟渊泳,脱迹仰冥飞。幸同赏心遇,白首永无违。
(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无刑,故为《至理》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理何为兮,系修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顺则。意彼刑法,设以化人;致使无之,而化益纯。所谓代刑,以道去杀。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多少沈檀结筑成,望仙为号倚青冥。不知孔氏何形状,醉得君王不解醒。
横截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玉娥入月云钩衣,素裙雪绡云畔垂。三山老仙不倦舞,霓裳半在秋江举。谢郎解取澄江拟,飞下高城化清泚,朝元环佩玉玲珑,天风吹落人间耳。六月夸父暍将死,一吸澜翻九河水。蟾乡换入石泉中,古柳阴前授琼几。清泉无苦多酌我,空洞麟肠已行舸。穷源直上翠微峰,小段参差绣岭宫。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