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冷然白,疏通无一尘。
中扃泬寥生,太古以上人。
斋居不三月,水镜冰壶身。
日观红未升,绿琐先知晨。
逍遥且齐物,静与鸿蒙亲。
如求漆园吏,先与卜西邻。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意:
《虚明斋》以一种清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远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虚明斋中的冷白光芒,意指道的本源纯净无尘。斋内的空间宽阔,仿佛是从太古时代崛起的超凡之人的居所。在这里,时间似乎不再受限,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流转。斋内的水镜和冰壶体现了洁净和纯粹的境界。诗人在黎明前观察,红日还未升起,而他却已经能够预知绿色的细微变化。诗人逍遥自在,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与宇宙的鸿蒙之初亲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寻求官职时的心态,他希望先与卜西邻(卜:指卜筮,西邻:指西方邻居)交好,这里可能借指官场中的权贵关系。
赏析:
《虚明斋》以简约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清静高远之境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虚明斋为背景,通过描写斋内的景物、时间和诗人的心境,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俗世界的宁静境界。诗人借虚明斋之幽静,表达了对道的探索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他观察自然,细腻地感受着日出之前的变化,彰显了对细微事物的敏感和洞察力。最后两句或许是诗人对世俗事务的一种讽刺,表达了对官场权贵的不屑和对真正的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以意象丰富的语言和凝练的描述,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清静境界的渴望。通过虚明斋这一具体景物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感受到宁静与深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世界的审美追求和对道德境界的追寻。
郁蒸作不解,风雨来有信,岂惟窗户清,更喜草木润。简编既陈前,灯火亦可近。跂予望圣贤,倾河洗骄吝。扶衰幸未死,吾道其少进。安得平生欢,怀抱为君尽?
玉兰万朵牡丹开,先摘姚黄献御杯。翠幕重重围绕定,料应蜂蝶不曾来。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欢戚竞寻叙,谈调何终止。辞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复起。嘶声盈我口,谈言在我耳。“手迹可传心,愿尔笃行李。”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金华牧羊儿,一粒粟中藏世界。使君从南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鸬鹚杯,一杯一杯复一杯,玉山自倒非人推。庐山秀出南斗傍,登高送远形神开。银河倒挂三石梁,砅崖转石万壑雷。吟诗作赋北窗里,安得青天化作一张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我愿因之寄千里。
北山万仞罗翠屏,下有湖水镜面平。山影静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自有此湖知几岁,居人日日常经行。但知湖水鸭头绿,谁人向此含幽情。我来正值秋容媚,野旷天空风物清。烟横木末斜阳晚,云散溪头明月升。放舟直入波深处,水鸟窥人元不惊。天晴水暖鱼亦乐,时见泼刺波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