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郁郁涧底松,陈君落落堂上栋。
涧深松茂不遭伐,堂毁栋折伤其躬。
二人出处势不合,譬如日月行西东。
胡为宾主两相好,一榻挂壁吹清风。
人生遇合何必同,一朝利尽更相攻。
先号后笑不须怪,外物未可疑心胸。
比干谏死微子去,自古不辨污与隆。
我来故国空叹息,城东旧宅生茅蓬。
平湖十顷照清庙,独书徐子遗陈公。
二人皆合配社稷,胡不相对祠堂中。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徐孺亭》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徐孺亭和陈君的不同命运和遭遇。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徐君郁郁涧底松,
陈君落落堂上栋。
涧深松茂不遭伐,
堂毁栋折伤其躬。
徐孺亭郁郁不乐地生活在深谷之中,像一棵郁郁葱葱的松树;
陈君则生活在高大的宅堂中,像一根嵌在屋梁上的横梁。
深谷中的松树茂盛而不遭到砍伐,
高大的宅堂却遭到毁坏,横梁折断伤害了他自己的身体。
二人出处势不合,
譬如日月行西东。
胡为宾主两相好,
一榻挂壁吹清风。
两个人的身份地位不相称,
就像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一样。
为什么会有宾主相好的情况发生,
他们只能在同一张床上吹着清风。
人生遇合何必同,
一朝利尽更相攻。
先号后笑不须怪,
外物未可疑心胸。
人生中遇到的合作不一定要相同,
一旦利益消尽,就会相互攻击。
先前的威胁声后来可能会成为笑声,
外在的事物不足以怀疑一个人的内心。
比干谏死微子去,
自古不辨污与隆。
我来故国空叹息,
城东旧宅生茅蓬。
比干因为劝谏而被杀,微子也被流放,
自古以来,人们无法辨别是非对错。
我回到故国只能空慨叹,
城东的旧宅已经长满了茅草。
平湖十顷照清庙,
独书徐子遗陈公。
二人皆合配社稷,
胡不相对祠堂中。
平静的湖泊照耀着宁静的庙宇,
我孤独地书写徐子留给陈公的遗言。
两个人都有资格为国家尽忠,
为什么不一起在祠堂里相对呢?
这首诗词通过对徐孺亭和陈君两个人的比较,展现了命运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徐孺亭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但内心充实和坚韧,而陈君则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但面对的是物质的毁灭和身体的伤害。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思,以及对社会和权力的反思。通过描绘这两个人的遭遇,诗词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两鬓苍然心浩然,松窗深处药炉前。携将道士通宵语,忘却花时尽日眠。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犹嫌庄子多词句,只读逍遥六七篇。
天遣酴醾玉作花,紫绵揉色染金沙。凭君著意樽前看,便与春工立等差。
何人叩铁警农耕,炊饭家家起五更。也似早朝风雪里,遥听宫漏下宫城。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又将余力作修竹,石上数茎风撼玉。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
雨催杖屦却瀀回,卷上疏帘眼顿开。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