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有报雨蛙,竹树能攀援。
青褐随所处,肤如凝脂鲜。
长颈而方颔,顾盼升高颠。
久晴初得雨,清声满林园。
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
幽居乐清净,饮露如风蝉。
俯视蝦蟆辈,迥然异凡仙。
能鸣复善晦,所贵身名全。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续十虫吟9》是宋代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描述了虫和蛙的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舒岳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虫的外貌和蛙的特点,同时表现了它们对雨水的感知能力和竹树的攀援能力。诗中所描述的虫和蛙,以及它们与自然的互动,象征了生命力和顺应自然的智慧。
诗词以颜色、形状和声音等细节描绘了虫和蛙的形态和特征。舒岳祥运用青褐、凝脂、红蕉、白日、碧苇等色彩描绘自然景物,使诗意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通过长颈、方颔、顾盼等形容词描绘虫的外貌,以及清声、满林园、覆清泉等描写蛙的声音和行为,使诗词充满生动感。
舒岳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幽居的向往。他以幽居乐清净、饮露如风蝉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将自身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寄托了对宁静和安宁的追求。诗中描述的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等画面,创造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虫和蛙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传达了顺应自然、追求清净的主题。舒岳祥借助虫和蛙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身追求高尚品质和完美境界的追求。诗中的虫和蛙被赋予了超凡的形象,凸显了它们的特殊性,与凡俗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舒岳祥的《续十虫吟9》通过对虫和蛙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顺应自然、追求清净的主题。诗词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和色彩描绘,创造了一种优美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光阴倾与篆烟消,十八年华似昨朝。久负君恩惭老大,已衰心力叹飘萧。官闲自可从乡饮,情至因忘对客谣。一笑春红真漫耳,傍人已道色全饶。
空山雪片大如盘,有客远在孤馆眠。翰林喝马不到地,白帝叱驭亲行鞭。疾驱滕六笞飞廉,六花急舞狂且颠。玉皇香案口读宣,深衣大带依然仙。东里先生履欲穿,湿透布袜枵囊缠。高谈雄辩炉亭边,不有义意谁肯前。阳羡山中春信传,两骖已发垂虹鞭。诸君急棹山阴船,子猷逸兴今翻然。
潞公曩自蜀遄归,约仅逾年秉政机。当日燕毛谁与并,后来接踵未应稀。从星元合陪天柱,戴气宁当远日畿。会看传宣燕私第,赐香成雾彩成围。
绿篠欹墙叶叶声,夜凉风细露华清。飘零何幸逢公子,邂逅相看不世情。拟向伯伦求酒颂,不知东野解诗鸣。三峰峰下文章伯,应忆当年阮步兵。
将何写幽意,有此古桐声。为问好弹处,谁来听蟹行。
缆解鸥飞处,船移柳影中。林户桃李月,浦溆蕙兰风。酒浅能无醉,歌长惜有终。赋诗聊泚笔,寓意未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