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丹青盖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见真谓值芳时,安知有人盘礡臝。
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
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徐熙花》
徐熙丹青盖江左,
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见真谓值芳时,
安知有人盘礡臝。
同朝众史共排媢,
亦欲学之无自可。
锦囊深贮几春风,
借问此木何时果。
中文译文:
徐熙的画作在江左地区盛名远播,
杏枝低垂,花朵婀娜多姿。
一看见它,便认为是花中的佳作,
谁知道其中隐藏着人的感慨。
与同朝的众多历史学家一同评价和羡慕,
也想要学习,但难以自得。
锦囊深藏了几许春风,
借问这棵树何时结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徐熙绘画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赞美和自身的疑惑与追求。
诗中描述了徐熙的画作在江左地区的盛名,杏枝低垂的花朵婀娜多姿,给人以美的感受。作者一见到这幅画作,就认为它是花中的珍品,而不知道画作中蕴含着人的心境和感叹。
接下来,作者提到与他同朝的历史学家们都对徐熙的画作评价和羡慕,也想要学习,但却难以达到徐熙的造诣。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徐熙的艺术才华的赞叹,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但面对徐熙的高超水平,他自叹不如。
最后两句借问了一棵树何时结果,意味着作者对自身的成就和未来的期待。锦囊深藏几许春风,暗喻着作者内心深处蕴藏了许多才华和潜力,但他不确定何时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徐熙的画作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对艺术的赞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艺术和才华的追求和自我反省。
池台非雾。缥缈双溪路。家在江南佳丽处。看取谢公风度。蟠桃酒酝千秋。金伙欲上迟留。笑待锦花裀上,双鸾舞彻梁州。
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明。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匆匆相见懊恼恩情太薄。霎时云雨人抛却。教我行思坐想,肌肤如削。恨只恨、相违旧约。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断肠人在阑干角。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这滋味、黄昏又恶。(《花草粹编》卷七引《天机馀锦》)
焉如鱼乐我非鱼,梦裹荣枯觉则无。休学痴绳贪纸穴,小窗烘日谩跏趺。
瞿昙未解这一著,雪岭六年空卜度。不知眼病见空花,认作明星一何错。自累犹可,更累儿孙。珊瑚枕上两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