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酬万事好深惟,来不须迎去莫随。
天理面前还他细,梦醒休似梦酣时。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徐毅斋为东翔侄改字为存子》是宋代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心灵的回应,一切皆美好而深邃。来者无需迎接,去者不必追随。在天理的面前,还应细致入微。若梦醒,莫让清醒时的生活像沉醉时的梦境。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心灵深处的感悟和对人生的领悟。作者认为心灵的回应是美好而深邃的,它不需要特意去迎接或追随任何事物的到来或离去。在面对天理的时候,我们应该细致入微地处理事物,并保持清醒的心态,避免丧失对现实的感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心灵回应和对世事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天理指的是宇宙的道义原则,作者认为在这个原则面前,人们应该保持细致入微的态度,以回应心灵的美好和深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清醒和梦境之间的对比。作者提醒人们,当我们从梦境中醒来时,应该珍惜清醒时的生活,不要让清醒的时刻像沉醉时的梦一样逝去。这种对比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的珍视和对心灵的觉醒的呼唤。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心灵的思考和领悟,表达了珍惜当下、保持清醒和细致入微的态度的主题。
日落千山暝,风吹一路香。燕依花色紫,莺体柳丝黄。
孤立江淮地,中分南北天。洪汉冲巨块,对峙束平川。屹若壁千仞,过错螺一拳。谁将牛女比,斯事岂其然。
男子宜读书,读书须五车。纸腐唇自裂,岂为刳心鱼。吾子少年时,青云得意初。英华发清端,赋笔凌相如。自试文石陛,竚召承明庐。孝隐二十年,复与志利疏。轩裳不挂眼,钟鼓悦爰居。归来邃经堂,志惟与道俱。架上数万卷,偃仰时卷舒。使彼夙昔人,微言幸发摅。春洲生兰苕,寒溪
文公名节冠当年,没世清风更凛然。梁父旧庐空德里,西州华屋恸时贤。平生奏御三千牍,不朽文章二百篇。潇洒建溪遗俗在,至今弦诵满山川。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未识平时活国方,只将诗句阅风光。盘空笔力今谁敌,独扫千人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