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宣赐翠芳亭双头并蒂牡丹仍令赋诗》

华景当凝煦,芳丛忽效奇。
红房争并萼,缃叶竞骈枝。
彩凤双飞稳,霞冠对舞欹。
游蜂时共翥,零露或交垂。
胜赏回金跸,清香透黼帷。
两宫昭瑞德,天意岂难知。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宣赐翠芳亭双头并蒂牡丹仍令赋诗》是宋代夏竦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牡丹花为主题,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天意的领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华景当凝煦,
芳丛忽效奇。
红房争并萼,
缃叶竞骈枝。
彩凤双飞稳,
霞冠对舞欹。
游蜂时共翥,
零露或交垂。
胜赏回金跸,
清香透黼帷。
两宫昭瑞德,
天意岂难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春光明媚,华景煦暖。牡丹花丛中的花朵突然变得异常美丽,红色的花瓣争相开放,红房(花瓣)竞相争妍艳。缃色的叶子也纷纷竞相扶持牡丹花的枝干。彩凤双飞在花丛中停歇,宛如在对舞,欢快而稳定。蜜蜂在花间飞舞,时而共同飞翔,零露或相互交织在花朵上,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景致。这些美景令人陶醉,清香透过金黄色的帷幕散发出来,弥漫在周围。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主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牡丹花的繁盛和美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将牡丹花与彩凤、霞冠、金跸等美好形象相联系,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作者通过描写牡丹花的盛开和花丛中的生动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讴歌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诗末两句“两宫昭瑞德,天意岂难知”,表达了作者对这美景背后的深意的思考,认为这种美景是天意所赐的,暗示了人们应当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体悟其中的道理。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形象,将牡丹花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天意的领悟。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牡丹花的妖娆和绚烂,同时也引发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夏夜宿江驿》

    竹屋临江岸,清宵兴自长。夜深倾北斗,叶落映横塘。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却愁南去棹,早晚到潇湘。

  • 《宗禅人出丐求颂》

    万指生涯一钵归,丛林宗尚默无机。道耕自信我寒槁,妙用相烦君发挥。薜荔藩篱秋蔓衍,女萝窗户月依衡。时时处处通消息,物象都卢入范围。

  • 《次韵乐天山居》

    不能蚤岁作农夫,强学为儒途路迂。老有微官沾薄禄,钝无捷径上荣衢。遥峰窣堵似屏展,近岸拒霜如锦铺。莫笑吾庐大幽寂,眼前此景一村无。

  • 《八声甘州(送春韵)》

    看飘飘、万里去东流,道伊去如风。便锦缆危潮,青山御宿,烟雨啼红。愁是明朝酒醒,听著返魂钟。留得春如故,了不关侬。春亦去人远矣,是别情何薄,归兴何浓。但江南好□,未便到芙蓉。念今夜、初程何处,有何人、垂袖舞行宫。青青柳,留君如此,如此匆匆。

  •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省斋先生太高寒,肯将好官傅好山。又告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州家新画瑞雾图,渠莫错认何关渠?青原两公复双起,山川出云不在此。自怜无地寄病身,四海知己非无人。老穷只是诗自悟,春色撩人又成句。

  •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闲花半落犹迷蝶,白鸟双飞不避人。树影兴馀侵枕簟,荷香坐久著衣巾。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