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宣公祠》

相唐德丛复兴隆,仁义条陈百奏中。
正欲谏君今别驾,延龄更不念孤忠。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宣公祠》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宣公祠,唐德得以传承兴旺,仁义之风在百官中展现。
正欲劝谏君主暂别车驾,延长寿命却不思念孤臣之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宣公祠,表达了对唐朝的德行和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希望能够劝谏君主不要亲自出征,以延长寿命,但君主却没有考虑到忠臣的忠诚。

赏析:
《宣公祠》通过描绘宣公祠,展示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和仁义风尚。宣公祠是对唐朝的一种称颂,暗示了唐朝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诗人在描述宣公祠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德行的传承的期望。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劝谏。诗人希望君主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轻易出征,以延长自己的寿命。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君主的不满,君主只顾自己的寿命,而没有考虑到忠臣的忠诚。这种忠臣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与君主的决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思念和对君主的批评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宣公祠和君主的描绘,展示了对唐德和忠臣精神的讴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慨。

  • 《磐石》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 《瀑布》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 《游仙曲(三首)》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 《渡江寄吴氏伯仲》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