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诤严凝地,论思咫尺天。
直弦宜问俗,曲突却临边。
儒道终期用,皇威可得宣。
视仪虽两地,难到玉阶前。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薛端明挽章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薛端明(薛炎)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赞美。
诗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开篇,通过对薛端明的追思,表达了作者对薛端明坚定的谏诤态度的钦佩和敬仰。接着,诗人以儒道相继的方式来思考天下大事,通过论述思想的高度,表达了对时代问题的关切。
诗词中的"直弦宜问俗,曲突却临边"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薛端明的赞赏。薛端明直言不讳,不畏强权,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坚守正义,符合儒家思想的要求。而"曲突却临边"则表达了薛端明的勇敢和无畏,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站在边缘,不畏艰险。
接下来的两句"儒道终期用,皇威可得宣"表达了作者对儒道思想和皇权的看重。作者认为儒道思想是可以解决时代问题的有效工具,皇权可以传达正道的声音。这表明作者对儒家思想和皇权的支持和赞同,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薛端明忠诚的态度。
最后两句"视仪虽两地,难到玉阶前"则表达了作者对薛端明的思念之情。薛端明和作者相隔遥远,难以相见,但作者仍然对他抱有深深的敬意和憧憬。
整首诗词通过对薛端明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正直和儒道思想的推崇,同时也抒发了对时代问题和人物的关切和思念之情。这首诗词既是对薛端明的挽歌,也是对忠诚和正义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朝回珮马草萋萋,年少恩深卫霍齐。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
放船直到栖禅处,万顷湖心一径开。绿树鸟惊风落果,碧潭龙去水生苔。西岩尊宿传灯在,东海高僧杖锡来。今夜月明清似水,太空无地著纤埃。
扁舟过辞君,落日系高柳。愧君惜远别,留我饮以酒。夜深不知罢,感叹屡执手。书题见晁谢,光怪森在牖。忆昔蓬山老,实与文靖友。同登靖康朝,谏疏犹在不。吾人世其家,树立敢自后。君才真杞梓,如我乃枯朽。漂流偶相值,称我不容口。君今非少壮,我亦惊老丑。相逢定何日,相勉
蜻蜓许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捉来摘除两个翼,便是一枚大铁钉。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爱此凌霜操,移来独占春。贞心初得地,劲节始依人。笼月烟犹薄,当轩色转新。枝低无宿羽,叶静不留尘。每与芝兰近,常惭雨露均。幸因逢顾盼,生植及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