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学宫诸生饮邀予与子野同之三首》

忍饥不嗅嗟来食,强项从教俗子嗔。
乘闲甘作不速客,好事无非我辈人。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学宫诸生饮邀予与子野同之三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学宫的学生们邀请我与子野共饮三杯,我忍饥不嗅嗟而前来享用食物,却因为强项从教而招致了俗子的责备。我乘闲暇之余,愿意做个不速之客,参与这些好事,毕竟这些好事无非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所能做的。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学宫中的学生邀请诗人与子野一起共饮的情景。诗人以自己忍饥不嗅嗟来享受食物,展现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礼节的重视。然而,由于他选择了从教,与世俗有所不同,引起了一些人的嘲讽和责备。尽管如此,诗人仍然愿意在闲暇之余参与这些善事,表达了他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和对共同努力的认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心境和态度。诗中的“忍饥不嗅嗟来食”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渴望和对修养的追求,他愿意忍受饥饿来追求更高的境界。而“强项从教俗子嗔”则揭示了诗人因选择从教而受到世俗眼光的批评和责备,暗示了当时士人从事教育事业的困境和挑战。然而,诗人并不气馁,他以“乘闲甘作不速客”来形容自己参与这些好事,表达了他在闲暇之余乐于与人共同努力,无论是在学宫中还是在社会中,都愿意为善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坚定和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它展现了诗人独立于世俗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于平凡人所能做的善事的肯定。这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让人在品读中感受到诗人的坚韧和执着,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和呼唤。

  •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

    好客汉内史,著书蒙漆园。肯从一先生,共访三神山。行循古塘步,步入青林间。不见荷篠人,但与二子言。非干海风引,意足我自还。古来剡溪上,兴尽明月天。亦有好事人,稽山回酒船。兹游虽不逢,赖古多此贤。作诗解严郑,相视各欣然。

  • 《题史寿卿二画》

    香草何时号水仙,翠翘罗袜步蹁跹。风标宜作梅花伴,不入离骚亦偶然。

  • 《记春水多红雀传云自新罗而至道损得之请余赋》

    赤羽异蒿鷃,来自东夷国。群集成皋间,翩翩皆一色。举臆发朱砂,为瑞应火德。穿屋彼非类,啄粟惭与食。清声殊啁呼,所蓄每陋逼。应当放之去,重展万里翼。

  • 《高枕》

    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偶亡塞马宁非福?太察渊鱼恐不祥。每与诸儿论今古,常思百世业耕桑。危机正在黄金印,笑杀初心缪激昂。

  • 《舟中望罗浮山》

    罗浮元不是罗浮,自是道家古蓬丘。弱水只知断舟楫,葛仙夜偷来惠州。罗浮山高七万丈,下视日月地上流。黄金为桥接银汉,翠琳作阙横琼楼。不知何人汗脚迹,触忤清虚涴寒碧。天遣山鬼绝凡客,化金为铁琼为石。至今石楼人莫登,铁桥不见空有名。玉匙金龠牢锁扃,但见山高水冷冷。

  • 《赤壁赋中四句·用之不竭》

    白璧黄金杀五侯,只堪挥斥不堪留。柳风梧月窗前草,此兴江河日夜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