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雪后观潩水》

微阳动泉脉,远水来涣涣。
斜日著底明,轻冰随处断。
清函竹阴碎,绿与波纹乱。
安得解扁舟,穷源事幽观。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雪后观潩水》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雪后观赏潩水的景象,并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深刻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
微阳动泉脉,
远水来涣涣。
斜日著底明,
轻冰随处断。
清函竹阴碎,
绿与波纹乱。
安得解扁舟,
穷源事幽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雪后观赏潩水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微阳动泉脉,远水来涣涣”表达了潩水源头微阳泉的泉脉微动,而远处的水流则涌动不息。这种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源头和远大的未来。

接着,诗中出现的“斜日著底明,轻冰随处断”描绘了夕阳的倾斜和轻薄的冰层在水面上随处断裂的景象。这种景象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明亮,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幻。

然后,诗中出现的“清函竹阴碎,绿与波纹乱”描绘了竹林的影子在水面上分散而碎裂,绿色与水波纹理交织纷乱的景象。这种描绘给人以静谧和动感的对比,同时也呈现出自然界中复杂多变的景象。

最后,诗末两句“安得解扁舟,穷源事幽观”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里的“解扁舟”指的是摆脱束缚、追寻自由的意愿,而“穷源事幽观”则暗示了深入探究事物本源的愿望。通过这两句诗,作者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追寻事物本质的思考态度。

总体而言,《雪后观潩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了作者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变幻和时间的流逝。这首诗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让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 《别西湖》

    渐是梅花雪片时,雁书底苦趣归期。虽然未尝西湖雪,犹及梅花第一枝。

  • 《再和十首》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

  • 《挽仁宗皇帝词》

    慈俭身先治道间,未尝论罚不从宽。成功日比尧年盛,与子人知夏鼎安。凭几遗音伤万古,抱弓衔恨泣千官。昭陵柏老伊川竭,宫掖三千泪始乾。

  • 《宣州杂诗二十首》

    三洲滩口急,两水渡头来。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潺湲泻寒月,晃漾照春梅。白鹭惊起处,鱼多见底回。

  • 《春望》

    鸟去晴云外,帆归芳草边。平淮分绿野,春树接低天。残枾寒余烧,新青雨后田。年来千里目,容易泪双悬。

  • 《种田庵》

    古人即耒耜,自有中田庐。看君种田庵,名异实则如。条场归云来,宫功不容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