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黄昏犹作雨纤纤,
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
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
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
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
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
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
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
空吟冰柱忆刘叉。

中文译文:
雪后书写北台壁(第一首)
黄昏时还下着细雨,
夜晚静谧无风势转严。
只觉得被褥像泼水一样湿,
不知庭院里已经堆积了盐。

五更时分,拂晓的光线照在书桌的帷幕上,
半夜里传来寒冷的声音落在画檐上。
试着扫除北台,看看马耳,
未随埋的雪没有形成尖尖的形状。

城头上初升的太阳开始驱散乌鸦,
街道上的积雪已经没有了车辙。
冻结的土地上冒出了新绿,
阳光照耀下的银海眼中绽放着花朵。

残存的蝗虫已经钻入地下千尺,
田野里的宿麦连成一片云彩。
年老多病,自叹诗才衰退,
空自吟唱着冰柱,怀念刘叉。

诗意和赏析: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写的是雪后的北台壁景色,通过描绘雪后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世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黄昏时下着细雨,夜晚的静谧和气温的逐渐转寒,展现了冬天的严寒之感。接着,诗人在床上感受到了湿冷的感觉,却不知道庭院已经积满了雪。这种描写使人感受到了冬天的严寒和大自然的变化。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五更时分的拂晓,寒冷的声音和冰雪在檐下的积聚。诗人试着扫除北台,看到了雪堆成的马耳,但却没有形成尖尖的形状。这里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雪后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接着的几句描述了城头初升的太阳驱散乌鸦,大街上的积雪已经消融,冻结的土地上冒出了新绿。阳光照射下的银海闪烁着花朵的光彩。这部分描写展示了冬天过后的春天景象,表达了生机勃勃的希望和自然界的变化。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蝗虫已经钻入地下,宿麦连成一片云彩,展示了冬天过后春天的到来和农田的繁荣。然而,诗人自叹年老多病,诗才渐退,空自吟唱着冰柱,怀念刘叉。这里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前辈文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雪后北台壁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悟。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冬天的严寒和夜晚的寂静,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回忆。整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感受力,展示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敏感触觉,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 《感旧,集定庵句》

    莫恨今生去日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百年心事归平淡,甘隶妆台伺眼波。

  • 《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罢吏今何适,辞家方独行。嵩阳入归梦,颍水半前程。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郡斋观政日,人马望乡情。叠岭雪初霁,寒砧霜后鸣。临川嗟拜手,寂寞事躬耕。

  • 《落星寺》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 《萤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 《咏灯花同侯十一》

    今夕知何夕,花然锦帐中。自能当雪暖,那肯待春红。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 《玉楼春 寄长安子》

    洞中日月无朝夕。晃朗云衢通宝陌。上明紫脑承三清,下照黄河常五色。自然霞结玲珑宅。内有长生三岛客。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