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屯云一夜收,天街累日未通牛。
峨峨正觉严冰起,虢虢还同涧水流。
色变荒郊迎日媚,气蒸黄壤逼春浮。
农家不用藏乾面,相与新年饱麦麰。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雪后》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孔武仲。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后,万里的云归于一夜之间消散,
天街已经连续几日未被牛车行走。
高高的山峦上,冰雪严寒开始形成,
涧水也跟着悄然流淌下来。
雪的变化使得荒郊迎来了朝阳的妩媚,
空气中弥漫着蒸腾的水汽,春意渐浮。
农家不再需要将干面藏匿起来,
相互之间分享着新年丰收的麦子和谷物。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雪后的景象,展示了冬季的变化和人们面对严寒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景物和情感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先,诗人描述了雪的消散和天街的封闭,暗示着大雪过后的冬季孤寂和寒冷。接着,他以峰峦高耸的山岭和严寒的冰雪,描绘了大自然中冬天的严酷面貌。然而,随着雪水的融化,涧水开始流淌,春意逐渐显现。这种转变使得原本荒凉的郊野在朝阳的照射下呈现出美丽和生机。
诗人最后表达了农家人的喜悦和满足。农家不再需要隐藏干面,而是相互分享着丰收的麦子和谷物。这展现了农家人在冬季结束、春季来临之际的欢乐和希望。
整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融入了对季节和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严寒冬季的坚韧和对春天的期盼。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描绘,诗人将季节变迁与人情世故相结合,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君如历块马,万里当霜蹄。今为绕枝鹊,终夕未安栖。二年三风过,每至醉似泥。我贫觞豆薄,饭豆兼羹藜。汲碧云雨硖,撷青风露畦。焉能效季伦,咄嗟办蓱荠。君妇工烹调,刀几劳柔荑。昔尝留我饭,鲜腴出中闺。慎勿笑粢粝,平生把锄犁。朝来忽告别,复指巴渝西。借问王内史,何时
一雨霑濡,诸根萌动。青黄各成其姿,长短各随其用。绵绵也妙有机丝,混混也廓无棱缝。若人问我如何,敢道不快漆桶。
小雨如膏渍陌尘,一沟寒碧晓生鳞。余年已自无多子,更向途中见早春。
高秋坐虚馆,飒然神虑清。回飙扬疏雨,潇洒集前楹。始欣尘杂远,稍觉微凉生。檐铎递相答,林蝉时一鸣。物情各有适,吾生岂无营。
蛙声喧夜枕,买静入林居。好句敲唐响,清谈笑晋虚。素馨和月种,山药带云锄。閒里多忙事,篝灯课子书。
抱膝长吟更短歌,百年身世易蹉跎。事逢如意从来少,诗不惊人空自多。暖日烘时花著子,东风吹后草成莎。看渠天道无私覆,寒谷阳春有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