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池上亭,晴光照泉石。
暖觉岸冰销,静闻簷溜滴。
务简身暂闲,景幽心自适。
极目望南山,圭峰露微碧。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雪霁池上》是宋代文学家寇准的作品,描绘了雪后天空晴朗的景象。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雪霁池上亭,
晴光照泉石。
暖觉岸冰销,
静闻簷溜滴。
务简身暂闲,
景幽心自适。
极目望南山,
圭峰露微碧。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的景色。在池塘旁的亭子里,天空放晴,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泉水和石头。雪融化后,岸边的冰也渐渐消失,只听到屋檐上滴水的声音。作者追求简朴的生活,暂时放下琐事,心情舒适。他凝视着南山,远处的圭峰透露出微微的青绿色。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雪后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寇准追求宁静和自由的心境。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作者的情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首句以“雪霁池上亭”为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雪后景色明朗的环境中。接着,诗人通过“晴光照泉石”这一形象描绘,展示了阳光明媚地照耀着清澈的泉水和石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暖觉岸冰销,静闻簷溜滴”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细微的细节。雪融化后,岸边的冰消失了,只能听到屋檐上滴水的声音。这些描写增添了一种宁静、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务简身暂闲,景幽心自适”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作者暂时放下烦忧,专注于享受周围幽静的景色,心情也因此得到舒缓和自在。
诗的最后两句“极目望南山,圭峰露微碧”描绘了作者凝视远方南山的情景。圭峰微微透露出青绿色,给人一种轻盈、清新的感觉,也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宁静、舒适和自由的美感。
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
亭亭清瘦出尘埃,高格端从物外来。先对雪霜含素艳,任教桃杏作红腮。芬芳多向闲中得,孤寂偏寻静处开。长愿一枝横夜月,春风谩诞莫相催。
客来僧已去,古屋静萧萧。敲石引松火,对花悬酒瓢。窗棂寒背日,柱礎润通潮。君肯过幽寂,水程才隔宵。
平生何居士,一壑清江濆。达观真在士,独往乃声闻。我亦策蹇步,不甘子绝群。追逐到灭景,回视嗟纷纭。今朝玉储开,群仙剪瑶裙。迷空散一花,万叠屯寒云。赏心会两遂,百忧销一焚。双凤已鸣似,神椎搞孤军。更看阴沴尽,高檐挂晴曛。
舟胶回短棹,岸曲抱溪斜。香篆迷烟草,灯光闪浪花。归心随舴艋,遗响托琵琶。明月如留客,犹笼浅渡沙。
何处相逢万事忙,卓家楼上百淘香。明朝渐近山僧寺,更为残花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