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开宿霭,院落快新晴。
滉漾溶银色,潺湲过雨声。
味增茶品胜,光夺月华清。
放出东墙角,梅花数点明。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雪晴三首》
诗意:
这首诗由王之道创作于宋代,描绘了雪后晴朗的景象。诗人以湖山开朗的景色、院落中快意的春光,以及湖水波光粼粼、细雨潺潺的声音作为描写对象,展现了雪后天空的明净和宁静。诗人品味着美味的茶水,夺取了月光的清辉。他还在东墙角放飞了几朵梅花,点缀了整个雪景,使得整个景色更加明亮动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雪后晴朗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美味与光明的感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诗中采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形象,湖山开朗、银色的湖水、细雨的声音,以及清亮的月华和点缀的梅花,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品味茶水、夺取月光的描述,把自然景色与人的感受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宁静、愉悦的心境。
整首诗以雪后的晴朗景色为中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湖山的开朗、湖水的波光和雨声的潺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雪后的明净世界中。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品味着美味的茶水,夺取了月光的清辉,进一步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最后,诗人将梅花点缀在东墙角,点明了整个雪景,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精炼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雪后的明净和宁静,以及诗人对美的独特体验,同时也能够从中领略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整首诗以其清新、明亮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心灵享受。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