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寒梅未试监,熬波何事被凝严。
解教炉火添馀烬,似妒阳乌到短檐。
幽谷但期回暖律,交光何用映疏帘。
朝来一扫穷阴处,先照群峰最上尖。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雪晴》是王洋创作的宋代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墙角寒梅未试监,
熬波何事被凝严。
解教炉火添馀烬,
似妒阳乌到短檐。
幽谷但期回暖律,
交光何用映疏帘。
朝来一扫穷阴处,
先照群峰最上尖。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寓意。诗人以寒梅、熬波、炉火、乌鸦等形象描绘了雪后的景色,同时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头"墙角寒梅未试监"展示了雪后的景象,寒梅虽然还没有绽放,但已经被雪覆盖,形成了一幅寒冷的画面。"熬波何事被凝严"中的熬波指的是水面上的浪花,这里形容雪花凝结在水面上,凸显了寒冷的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解教炉火添馀烬,似妒阳乌到短檐"描绘了炉火的景象。炉火已经燃尽,只剩下余烬,而乌鸦则在屋檐上停歇,这一景象暗示了寒冷的冬天。这里的乌鸦被称作"妒阳乌",暗示着太阳的光芒被乌云所遮挡。
下半部分的两句"幽谷但期回暖律,交光何用映疏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诗人希望幽谷中的寒意能逐渐消退,温暖的气息能回归自然。"交光何用映疏帘"中的"交光"指的是阳光,"映疏帘"表示阳光透过稀疏的窗帘射入室内,这里暗示诗人希望春光能再次照耀人间。
最后两句"朝来一扫穷阴处,先照群峰最上尖"表达了对明朗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每天的早晨都能驱散阴霾,照亮山峰最高处,象征着希望和进步。
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从寒梅、熬波、炉火到乌鸦,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展示了寒冷和冬天的特点,同时也透露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学问分明有本根,一编鲁论幸今存。奈何至理难穷究,愿与良朋细讨论。欲探圣传千古秘,莫令心鉴一毫昏。吾侪总在生成内,要识无私造化恩。
九重天子人中贵,五等诸侯阃外尊。争似布衣云水客,不将名字挂乾坤。
名山今日始攀跻,峭壁巉崖路欲迷。荆棘拨开登月窟,脚根稳著步天梯。恍疑身在半空去,忽见鸟从平地飞。胜景可人观不遍,挥毫石上且留题。
野望无山色,长天一抹清。陌树齐如画,其下有人行。
寻大道,不在路迢迢。云水清闲真自在,姹婴相伴做逍遥。此理有谁消。马风子,悟彻十分乔。两脚轻狂街上舞,往来独许弄风飙。明月杖头
越台草绿鹧鸪飞,剑化龙津事已非。故国遗臣空北望,异乡作客独南归。新祠海上经秋雨,旧业林间半掩扉。读罢遗文肠欲断,桐城何处一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