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殿笙歌汉帝愁,鸾龙俨驾望瀛洲。
黄金化尽方士死,青天欲上无缘由。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復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徴还秉政,早朝为盗所害,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学仙难》是唐代武元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玉殿笙歌汉帝愁,
鸾龙俨驾望瀛洲。
黄金化尽方士死,
青天欲上无缘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人难以实现的理想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篇就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场景,玉殿中充满了笙歌之声,但却描述了汉帝的愁苦。这里的汉帝可以理解为人类尘世的君王代表,他对自己的境况感到忧虑和不满。这种愁苦可能源自权力的束缚、世俗的纷扰,或者是对仙境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鸾龙俨然驾驭着车马,远望瀛洲(即神仙所在的地方)。鸾凤和龙凤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着神圣和尊贵。这里的意象表明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永生和超越凡俗的境界。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黄金已经化尽,而仍然没有仙人成仙的情景。方士是古代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他们通过炼丹、修炼等方法追求长生。然而,即使他们用尽黄金也无法实现长生不老,最终只能死去。这里隐含着诗人对人类追求永生的努力的无奈和绝望。
最后两句“青天欲上无缘由”,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渴望却无法达到的无奈之情。青天代表着仙境的高远,而诗人却无缘登上其中。这里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局限的抱怨,也有对仙境超越凡尘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仙境追求的艰难和无望,通过对现实和理想的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的不满和对超越的向往。它展示了人类对永生不灭的渴望,以及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的差距。同时,诗中运用了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意义的意象,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
不用丹青染素翰,疏烟分染碧云端。一千里地镜中镇,三十六峰天半寒。巢露叶中呈物象,滤罗带畔叠木峦。人间此是清凉药,时向尘中为展看。
北斗垂欲尽,明河淡不流。低回半枕梦,萧瑟一窗秋。老益尊儒术,闲仍为国忧。孰云生死大,却已付悠悠。
高竹过于木,溪分两岸阴。看流成独影,得句只孤吟。诗草荒谁理,心蓬乱日深。怀人秋水寺,寂莫此山林。
夙志慕仙术,笑傲人间春。朝陪瑶池燕,暮扬沧海尘。道逢安期生,遨游乘采云。粲然启玉齿,遗我紫金文。天地此中毕,世人不得闻。受之今十年,留待逍遥君。青鸟从西来,飞去扶桑津。寄书久不到,白首悲秦人。
一雨洗炎蒸,危阑偶独凭。凉颸生萃蔡,爽气入鬅鬙。庭下宵游磷,盘中昼扫蝇。绝胜尘土裹,马上嚼寒冰。
吴宫旧事满陈荄,伍相残碑剔藓苔。碧血未随荒沼没,素车空驾怒潮来。但闻楚水犹金濑,莫问秦庭已炬灰。落日寒鸦倍惆怅,百花原上一僧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