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寻陈逸人故居》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
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
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作品评述

《寻陈逸人故居》是一首唐代诗,作者是孟浩然。该诗表达了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的主题。

中文译文:
人事一朝尽,
荒芜三径休。
始闻漳浦卧,
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
风云已落秋。
今宵泉壑里,
何处觅藏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短暂、万物易变的主题。诗的开篇写道人生转瞬即逝,一朝一夕过去,所有的人事物都在短暂的时间里悄然消逝。接着诗人描述了居住地的景色凄凉,三径(小路)早已荒芜,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和人流。然后诗人听说陈逸人已经辞世安葬在远方的漳浦,而他则漫游在岱宗山,这里描绘了诗人的游历之旅。在描述岱宗山的时候,诗人用“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来显现山中的幽静之景,通过借景抒写自己的感受。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他在泉壑之间寻找着藏舟的去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思考,充满了离愁别绪和辗转思念之情。通过描述荒芜的景色和追寻人去楼空的旧居,诗人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对过去时光和失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短暂和凡世事物的无常的深刻洞察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 《侄孙诗》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 《宝冠寺》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 《金谷园》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 《长安路(一作韩翃诗)》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 《日出吟》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