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村西菊花潭,
行至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
鸡犬空在家。
中文译文: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走到村西的菊花潭,
天已经傍晚了。
主人登高去了,
只有鸡犬留在家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寻访菊花潭主人为题材,表达了孟浩然游历时未能与主人相会的遗憾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行至菊花潭时,时间已经晚上傍晚,太阳已经倾斜,暗示了诗人行程的漫长,而主人的远离则让诗人感到遗憾。菊花潭可能是一座以菊花为主题的园林,但在时间和空间上,诗中并未直接表达出对菊花潭的描述,而是通过描述主人未与诗人相会,间接表达了对菊花潭的向往和憧憬。
其次,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中。这两句表达了主人的离去与诗人的孤单。主人登高可能是指登上山岭或高处观赏美景,而诗人在这里暗示了主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追求。而鸡犬空在家,则暗示了诗人孤独的身影。鸡犬作为农村中普通人家的牲畜,它们的出现强调了人们的离去,诗人在这里通过鸡犬的存在感,凸显了自己的孤单和凄凉。
整首诗四行简练,字字珠玑,以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游历时的孤独和对美好的向往。通过主人的远离和鸡犬的留守,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叙述和抒情,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凄美的意境,给人一种遗憾和思索的感觉。
去年今日,踪迹留金水。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欲去恨无因,奈阻隔、川途百里。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我老畏作病,杯酒久不持;读书寒雨中,比夕颇思之。呼童欲洗酌,顾以病自疑。清坐叹寂寞,痛饮愁淋漓。三爵醒醉间,此理当徐思。一掬琴高鱼,且复伴吾儿。
凉叶辞风,流云卷雨。寥寥夜色沈钟鼓。谁调清管度新声,有人高卧平阳坞。草暖沧洲,潮平别浦。双凫乘雁方容与。深藏华屋锁雕笼,此生乍可输鹦鹉。
万州溪西花柳多,四邻相应竹枝歌。问君今夕不痛饮,奈此满川明月何!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未高烝远气,半上霁孤形。赫奕当躔次,虚徐度杳冥。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池边临倒照,檐际送横经。花树参差见,皋禽断续聆。牖光窥寂寞,砧影伴娉婷。幽坐看侵户,闲吟爱满庭。辉斜通壁练,彩碎
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谁吊新丘。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