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
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风。
拂床寻古画,拔刺看新丛。
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寻僧不遇
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
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风。
拂床寻古画,拔刺看新丛。
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
《寻僧不遇》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寻找僧侣却未能遇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入门愁自散”意味着诗人进入这个境地后自然而然的烦扰慢慢消散了。诗人在寻觅僧人的过程中,淡泊名利,心境愉悦。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几个闲适自得的景象。花落后煎茶和松树吹起的清风,使诗人在宁静中沉醉。然后,诗人拂去床上的尘埃,寻找古画;拔掉花丛中的枯枝,欣赏新的丰茂。这些活动都给了诗人无尽的惬意和精神寄托。
最后两句“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表达了诗人的疑虑。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许会有其他游人看见,诗人担心这种熏陶的生活态度会导致他人的误解和困惑。
整首诗以平和的语调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寻找、追逐内心宁静之旅。通过描写简单而平凡的景物和情景,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个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满足的价值。
宝锁轰霄启玉晨,风恬雪霁净先尘。东皇太一紫坛晓,世界大千青陆春。藜杖流光环佩集,鏠旗斂影豆笾陈。乐歌须仗甘泉笔,斧藻天家泰道新。
二年音信阻湘潭,花下相思酒半酣。记得竹斋风雨夜,对床孤枕话江南。
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瑶池月胜嵩阳月,人在玉清眠不眠。
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诗材无限思无穷,斂在唐人四句中。参透此关犹细事,作诗知道始为工。
田园移主只丘坟,他邑浮家每断魂。又向隣州为客久,北风终夜梦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