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东林寺的白莲花景象。诗人首先描述了北塘水清澈见底的景象,接着描绘了中间生长的白色莲花,茎叶有三百株。莲花在白天散发出光彩,清风吹拂时散发出芳馨的香气。莲花香气逸出银囊,露水从玉盘中倾泻而出。诗人自惭形秽的眼睛看到了这美丽的琼瑶之花,由此得知红莲花虚名得来的清净之美。夏天的花萼还未枯萎,秋天的花房已经形成。深夜里,众多僧侣在寺庙中沉睡,而诗人独自起身在池塘边徘徊。他想要采摘一颗莲子,寄送到遥远的长安城,但又担心一旦离开这片山林,莲花将无法在人间生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东林寺的白莲花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纯洁美丽的追求。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通过形容水的清澈、莲花的娇美和芳香来凸显白莲花的纯洁。其中,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这一描写手法使得莲花的香气和露水的形象更加生动。诗人在最后几句表达了自己对美的向往和担忧,他希望采摘莲子,但又担心离开山林后莲花将无法在人间绽放。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忧虑构成了诗词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诗人对白莲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纯洁美丽的崇敬和向往。诗词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诗人的内心矛盾也让人感到一丝忧郁和深思。这首诗词充满了唐代诗歌的特点,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世俗现实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反思人生和美的意义。
文章国器尽琅玕,朝骑駸駸岁欲残。彩笔只宜天上用,绣衣偏称雪中看。休惊断雁离三楚,渐入祥烟下七槃。翰苑旧知凭与说,紫金轮畔寄书难。
天章今年不惜凉,雨声秋后恣淋浪。单衣已觉生絺薄,细字初便短烛光。画饼功名孤塞路,守株身世老江乡。吾侪政要无人识,黄叶深林气味长。
虽是微禽亦美观,岂无缯弋欲相干。不须更起高飞念,且向湖中戢羽翰。
清晓啁啾响众禽,共忻暄色上穹林。已如料峭春初景,不作萧条岁暮心。堆径尚看桐叶在,绕篱那顾菊丛深。秦正嘉月将何祝,长寿新芽当酒斟。
吹花舞絮才俄顷,可待区区刻楮成。催动江梅傲春意,喜听冰筹滴阶声。剡溪载酒人乘兴,县圃明空月碾晴。更想捧觞天一笑,恩光旋浸凤凰城。
不到兹山二十秋,重来山水更清幽。无因得向岩前住,日日持竿上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