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
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
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寻张五回夜园作
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
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
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中文译文:
寻找张五回,在夜晚的园子里创作
听说庞公隐居了,我搬到离洞湖近的地方。
情绪高涨时,我就在竹林中写作,回家就在山谷里睡觉。
挂起床席,享受清风,开放窗户,赏月孤独。
岁月寒冷又有什么好赏的,霜落了故园繁杂草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描绘了他寻找诗人张五回在夜晚创作的情景。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日常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人迁居后,听说了张五回隐居在某处,想要邀请他一起观赏和创作。他兴奋地来到了附近的湖边,心旷神怡地写作,归家后在美丽的山谷里安静入眠。
诗人开放窗户,让琴音在月光下回荡,享受着清风和孤独。他认为岁月的寒冷并没有什么可赏的,而是他的故园草木在霜后凋零。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将自然和艺术结合起来,以寻找灵感和享受生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真实美的追求。
抱瓮何人灌药畦,金衔为尔驻平堤。村桥野店景无限,绿水晴天思欲迷。横笛乍随轻吹断,归帆疑与远山齐。凤城回望真堪画,万户千门蒋峤西。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一东一西别,别何如。终期大冶再熔炼,愿托扶摇翔碧虚。
上得城来眼顿明,暮山争献数炎青。垂杨舞罢西风叶,一叶多时独未停。
素月清溪上,临风不自胜。影寒垂积雪,枝薄带春冰。香近行犹远,人来折未曾。江山正萧瑟,玉色照松藤。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
散帙栖鸟时,幽寻憩精舍。天吟风满巾,露饮月侵夜。烟筿澄远心,云萝翳长夏。回看众壑阴,杳霭钟声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