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延平粹厅十咏》

小阁本非宽,宇宙在其内。
心与太初邻,不假飞霞佩。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延平粹厅十咏·飞霞》

小阁虽然不宽敞,却能容纳宇宙。
心灵与太初相邻近,无需依赖华丽瑰丽的飞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宓创作的《延平粹厅十咏》中的一首,名为《飞霞》。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小阁的形象,表达了心灵的广阔和宇宙的辽阔之间的联系。

诗中的小阁并非指实际的建筑物,而是一种象征,代表诗人的内心。尽管小阁空间有限,但它却能容纳宇宙,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扩展。这种扩展是通过内心的力量实现的,而不是依靠外在的华丽和壮观。

诗人提到心灵与太初相邻近,太初指的是宇宙的起源和根源,也代表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智慧。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内心与宇宙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灵的无限能量和智慧。

诗的最后一句"不假飞霞佩"表明心灵的广阔和内在力量不需要依赖外在的华丽和繁华。飞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丽和神奇,但诗人认为,真正的心灵之美不在于外表的辉煌,而在于内心的深度和纯净。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诗人通过对小阁、心灵和宇宙的描绘,表达了对心灵的提升和内在力量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宽广与纯净的重要性。这首诗以简约的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 《赠诗》

    自有安车自不知,劳劳奔走欲何为?回头打紧修工课,似我南山种豆时。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夜半明星当午现,愚夫犹待晓鸡鸣。可怜自屎不知臭,又欲得新牛似人。

  • 《谴疟鬼》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不修其操行,贱薄

  • 《补和王深甫颍川西湖四篇·明月舫》

    明月照寒宵,湖水白如昼。纵览泊中流,清光应可就。

  • 《黄山杂诗》

    名山刻画总支离,万态千容到始知。高以难窥终爱瘦,险多不测乃成奇。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若结茅庵青翠处,真修何必让安期。

  • 《赋周畏知寓斋》

    知君随寓即能安,久矣家山咏考盘。幕府漫游从鬓秃,竹作寄傲有书观。此身讵可忘三省,世路何妨阅万端。俯仰周旋皆实理,未应只向寓中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