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空长学两冥冥,况是清风足底生。
赖有诗人解模写,丹静端的貌难成。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延平郡学有小阁予名之曰穹林云壑和叶教韵》是宋代文人陈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延平郡学里有一座小阁,我给它命名为穹林云壑和叶教韵。那里充满了学问的氛围,仿佛笼罩在一片神秘的云雾之中。清风轻拂,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还有那些诗人们的模仿之作,使得这个地方更加静谧美好,但却难以展示出原创的风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延平郡学中的一个小阁子,作者给它取名为穹林云壑和叶教韵。诗人通过形容这个地方的学问氛围和自然环境,表达了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清新宁静的向往。作者也提到了诗人们在这里写作的模仿之作,暗示了诗词的创作需要有独特的个性和风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延平郡学的小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和文学创作的向往之情。穹林云壑和叶教韵的命名充满了诗人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创造了一个虚幻而神秘的场所。清风拂面的描写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进一步突出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美好。诗人提到了诗人们在这里的模仿之作,暗示了创作需要有独特的个性和风貌,不仅仅是模仿他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创新和表达。整首诗词通过具象的描写和隐喻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学问和创作的热爱,并表达了对于清新宁静环境的向往。
高高黄金台,燕赵争趋风。后来得荆卿,恩礼尽鞠躬。丈夫易感激,况在穷厄中。缟衣登素车,函谷照已空。吕政当野死,燕丹无奇功。侠骨化为铁,血变海水红。英愤气不磨,今为亘天虹。
中峰高拄泬寥天,上有茅庵与石泉。晴景猎人曾望见,青蓝色里一僧禅。
辅赞藏诸用,庸人自扰之。惟公知好静,与物尽忘私。德望仪群辟,威名憺远夷。伤心白鸡梦,梁木有余悲。
飞下翩然云锦衣,风流未忍此邦违。相逢敢觉吾文进,太息空持此道归。
啼鹃春已暮,徒倚念流光。雨涨溪舂急,山晴火种忙。寻芳知兴浅,怀远觉愁长。两月无来客,青苔满石床。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