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掩箧》

十客九不解,一解值吾仇。
譬如巧蛾眉,同镜见之羞。
结交恨不广,难在相绸谬。
掩箧谢年少,所藏非所求。

作者介绍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掩箧》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掩起箧中珍宝,十个客人有九个都不了解其中的价值,只有一个人理解了我对这些珍宝的珍视。这就好比巧妙的蛾眉,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影像感到害羞一样。我结交的朋友并不广泛,因为在相识时就难以相互理解。年少时我收藏了一些东西,现在我将他们隐藏起来,这些东西并非我所追求的。

这首诗词以掩箧(隐藏宝物)为象征,通过描写珍宝和客人的互动,抒发了作者对于珍贵事物的独特感悟和与大多数人的隔阂。诗中所言的珍宝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才情、思想或者情感,而客人们则代表社会中的一般人,无法理解作者的独特之处。这种隔阂使得作者在结交朋友时感到困难,因为他们无法与他达成真正的相互理解。

诗中的巧蛾眉是一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自卑和羞怯。作者将自己比作蛾眉,巧妙地展现出自己的美丽,但却在镜子前感到害羞,因为只有自己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美丽。这种自卑和羞怯进一步加深了作者与他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他在结交朋友时感到困难。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年少时收藏的东西的回忆和隐藏的决定。作者将宝物隐藏起来,暗示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才华保留在内心深处,不轻易与他人分享。这种选择可能是出于对社会的失望或对他人理解能力的怀疑,也可能是出于对自己独特性的珍视和保护。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独特性和与他人之间的隔阂的思考与感悟。它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个人独立思考和与众不同的态度,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在追求理解和被理解之间的困境和挣扎。

  • 《重九考罢试卷书呈同院诸公二首》

    屡见高文试泽宫,长年参校愧龙钟。悬黎待价由来久,绿绮知音不易逢。吉语乍闻随鹊喜,归期专欲问龟从。到家莫负如泥约,光禄供醪味渐浓。

  • 《益寿美金花》

    返观三景。增得灵砂盈满鼎。光耀华婴。点化琅?宇宙清。江天夜月。宝桂玲珑澄皎洁。惟我亲栽。有似琼花火里开。

  • 《题李伯时渭城送客图用知几韵》

    龙眠幻出摩诘句,想见落笔怀抱空。只有古今情不尽,渭城杨柳几春风。

  • 《秋兴》

    水影沉云冷碧天,自撑小艇摘湖莲。忽然吟得西风句,正在斜阳落雁边。

  • 《题适庄茅亭》

    屋角园虽小,幽深隔市尘。杖藜时自适,杯酒乐天真。松磴规模古,茅檐日月新。闲花三十种,相对四时春。

  • 《诉衷情(史丞相宴曲水席上作)》

    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黄花未应憔悴,盏面尚堪浮。围艳质,发歌喉。细相酬。明年此会,主人还是,在凤池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