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宴瑶池》

恋眼哝心终未改。
向意间长在。
都缘为、颜色殊常,见馀花、尽无心爱。
都为是风流セ。
至他人、强来厮坏。
从今后、若得相逢,绣帐里、痛惜娇态。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宴瑶池》是一首宋代欧阳修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恋眼哝心终未改。
向意间长在。
都缘为、颜色殊常,见馀花、尽无心爱。
都为是风流。
至他人、强来厮坏。
从今后、若得相逢,绣帐里、痛惜娇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欧阳修对于某个人的深情厚意,尽管时间过去了,但他的情感依然没有改变。他对这个人的迷恋一直存在,无法消散。无论是因为外貌或者其他原因,他对这个人的喜爱始终如一,超越了一般的喜爱。然而,这份深情却被其他人所侵扰,他们强行进入并破坏了这份纯粹的感情。欧阳修表达了对将来重逢的希望,希望能够在绣帐之内,再次欣赏到这个人娇媚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痛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情感的描写和表达,展示了欧阳修对某个人的深情迷恋。他对这个人的喜爱之情并非浅薄,而是执着和真挚的。他对这个人的喜爱不受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干扰所动摇,这种情感的坚定与持久令人动容。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其他人的插足和破坏,这使得欧阳修的情感受到了伤害。这种情节的设置,使得诗词中既有对美好情感的讴歌,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痛惜的反思,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张力和层次感。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对将来的期待,希望能够再次相遇,重新欣赏到这个人的美丽风采。这种期盼和对逝去时光的痛惜,使得诗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对一段深情迷恋的坚守和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痛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 《次韵答人槛竹》

    猗猗元自直,落落不须扶。密节风吹展,清阴月共铺。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更种愁无地,应须煎碧芦。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诸佛降生,鼻直眼横。打与狗吃,据令而行。汉通正法眼,日午打三更。

  •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 《赞三十六祖颂》

    针劄不入婆须密,正念何劳多气力。往劫亲献如来座,襄王国裹逢知识。

  • 《三和谢娱亲堂扁》

    烂然铁画间钩银,越薄苏膏挥洒频。谁与钟王传妙诀,我知颜柳是前身。大书燕喜娱亲扁,俯念乌慈反哺仁。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

  • 《颍亭》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