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沙碛已沙霜,飞过江南木叶黄。
水阔天低云暗澹,朔风吹起自成行。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鴈》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描写候鸟南飞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孤寂的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来时沙碛已沙霜,
飞过江南木叶黄。
水阔天低云暗澹,
朔风吹起自成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候鸟南飞为主题,通过描绘沙碛上的霜冻、江南的黄叶以及天空中的低云暗淡,展现了秋天的凄凉和离别的情感。诗中的"来时沙碛已沙霜"表达了候鸟离开时大地已经被秋霜覆盖的情景,而"飞过江南木叶黄"则描绘了秋天江南的景色,黄叶飘落的景象。"水阔天低云暗澹"表达了天空的低沉和阴暗,而"朔风吹起自成行"则形容了候鸟在北风的吹拂下形成了整齐的队列飞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候鸟南飞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孤寂的感受。这首诗以其凄凉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
天公属月为眼睛,晓夜不息天中行。痴人习见圆复缺,谓此眼睛非长明。渠思一照千古白,奚分朔望阴与晴。彼昏病痴苦营营,以月视之蝇在罂。
识得本真,不随生灭。霁云磨空,秋波濯月。
窈窈林影深,澹澹波光冷。异哉浊恶世,有此清凉境。侧身朱栏上,风烟得几顷。啸声出奇响,疑在苏门岭。荷气递遥馥,如窥太华井。要须从翁游,岸巾闲日永。
白驹不可驻,尺璧非所珍。独把一鳟酒,悲歌送徂春。歌阑酒亦尽,回头迹已陈。自笑十年仕,尚弥天下津。岂无濯缨水,奈尔长路尘。命也复何道,今人犹昔人。
光阴倾与篆烟消,十八年华似昨朝。久负君恩惭老大,已衰心力叹飘萧。官闲自可从乡饮,情至因忘对客谣。一笑春红真漫耳,傍人已道色全饶。
双眉初出茧,两鬓正藏鸦。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