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食三斗蒜,不逢杨德幹。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杨刺史语》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不详。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宁愿吃下三斗蒜,也不愿遇见杨德幹的心情。
这首诗词的译文和赏析如下:
译文:
宁愿吃下三斗蒜,
也不愿遇见杨德幹。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诗人宁愿吃下大量的口腔刺激物——蒜,也不愿意遇见杨德幹。这里的“杨刺史”指的是唐代官员杨德幹。
诗中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杨德幹的厌恶和不满。蒜的辛辣和刺激味道与杨德幹的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杨德幹可能有某种不愉快的经历或感受,因此表达了这种厌恶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通过对比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尽管诗词内容简单,但通过对杨德幹和蒜的比喻,传递了作者的情绪和态度,展示了作者对杨德幹的厌恶和不屑。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某种现实或个人体验。
象床宝帐悄无言,草得降书又几番?两表涕零前出塞,一官安乐老称藩。祠官香火三间屋,大将星辰五丈原。异代萧条吾怅望,斜阳满树暮云蘩。
蜕仙飞佩流空远,珊珊数声林杪。薄暑眠轻,浓阴听久,勾引凄凉多少。长吟未了。想犹怯高寒,又移深窈。与整绡衣,满身风露正清晓。微薰庭院昼永,那回曾记得,如诉幽抱。断响难寻,余悲独省,叶底还惊秋早。齐宫路杳。叹往事魂消,夜阑人悄。谩省轻盈,粉奁双鬓好。
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雪兴正照天西角,日影长浮雨上头。峰顶何曾知六月,尘间想已别三秋。佛毫似欲留人住,横野金桥晚未收。
客路寻常怨别离,况逢秋色倍堪悲。一封书到千山暮,正是思君独坐时。
炎精既失御,宇内为三分。吴王霸荆越,建都长江滨。爰资股肱力,以静淮海民。魏后欲济师,临流遽旋军。岂惟限天堑,所忌在有人。惜哉归命侯,淫虐败前勋。衔璧入洛阳,委躬为晋臣。无何覆宗社,为尔含悲辛。俄及永嘉末,中原塞胡尘。五马浮渡江,一龙跃天津。此时成大业,实赖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