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养鸡非是达,山头抱犊未为真。
何如老奉閒香火,醉卧林间了此身。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养鸡抱犊摩诘语也戏广其说》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里养鸡非是达,
山头抱犊未为真。
何如老奉閒香火,
醉卧林间了此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荣华的超脱与追求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养鸡抱犊的比喻,借以表达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漠态度,认为凡事追求名利并不是真正的追求,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诗人希望能过上一种从容自在的生活,远离纷繁的尘世,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首句“云里养鸡非是达”,表明养鸡并不能使人达到追求的目标,暗示着世俗的名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接着,“山头抱犊未为真”进一步强调了物质追求的虚幻性,抱犊只是表面的追求,没有真正实现内心的满足。
诗的下半部分,“何如老奉閒香火,醉卧林间了此身”,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的愿望。诗人认为,与其追求名利和功名,不如静心修身养性,享受闲适的生活,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宁。醉卧林间象征着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追求的审视和超越,宣扬了追求内心自由与满足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养鸡抱犊与老奉閒香火、醉卧林间的对比,诗人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内心满足,而非被外界名利所束缚。这种追求自由与超脱的思想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尤为重要,也体现了当时士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杨柳花飞杏子新,园林无地可留春。却寻风雨江边路,惭愧烟霞物外人。
莽莽古江滨,纷纷坠叶频。烟霞谁是主,丘陇自伤神。吞并宁唯汉,凄凉莫问陈。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郎署领制诰,十年未上坡。冯唐空潦倒,卫绾是谁何。犹赖紫垣直,聊遮白发多。归田未有计,村树绿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