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
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杨柳骚》是宋代诗人艾性夫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细细柔软的柳条无法抵挡春天的到来,是为了谁而憔悴地皱起眉头。这些年来,江上常有离别的场景,可那垂柳树却不肯相信它们所见证的人事变迁。
诗意:
《杨柳骚》描述了春天来临时杨柳的景象,以及作者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中的杨柳代表着柔弱和顽强,它们不仅承受了春天的到来,也目睹了人们的离别和变迁。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离别之苦的思考和感叹。
赏析:
这首诗以杨柳为主题,通过描绘杨柳柔软而顽强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首句“缕缕柔条不奈春”将柔软的柳枝与春天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带来的力量和无法抵挡的变化。第二句“为谁憔悴把眉颦”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岁月流逝的忧伤和疑问,他在思考这些变化究竟是为了谁而发生,为何会让人们感到疲惫和忧愁。
接着,诗人提到了江上的离别场景,“年来江上多离别”,这里的“江上”象征着社会变迁和人事变动,而离别则是人们面对时光流转所经历的常态。最后一句“不信垂杨管得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变迁的不可置信,他认为即便杨柳作为一种代表着柔弱和顽强的植物,也无法完全理解和管控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词通过对杨柳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和不可置信。它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时光的无法抗拒和对离别的痛苦的体验,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