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杨侍郎》

漕河水入汉江流,逆浪吹邻上比州。
为送新篇归岘首,亦知旧荫满沙头。
每思吾道长城在,常喜斯民命脉留。
圣宋卜年周十倍,须公同住八千秋。

作者介绍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诗词:《杨侍郎》
朝代:宋代
作者:项安世

漕河水入汉江流,
逆浪吹邻上比州。
为送新篇归岘首,
亦知旧荫满沙头。

每思吾道长城在,
常喜斯民命脉留。
圣宋卜年周十倍,
须公同住八千秋。

中文译文:
漕河的水流入汉江,
逆浪吹拂着与邻州相比的地方。
为了送行新篇回到岘首,
也知道旧日的树荫遍布着沙头。

每次思考,我的道路如长城一般伟大,
常常为这个国家的命运延续而欣喜。
圣明的宋朝预测九年为一周的倍数,
公众共同生活八千个秋天。

诗意:
《杨侍郎》这首诗描绘了漕运的景象以及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期许。漕河水流入汉江,逆流而上,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波浪,吹拂着与邻州相比的地方。这一景象象征着艰苦卓越的努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诗中提及“新篇归岘首”,表达了作者送行新篇的心情,同时也意味着追求进步与发展,追求更好的未来。作者同时也意识到,过去的成就与荣誉在沙头上得以延续,这是一种对历史与传统的致敬。

作者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他每每思考,都感叹自己的道路如同长城一般伟大,同时也为人民的命运能够延续而感到喜悦。他预测圣明的宋朝将会延续九年为一周的倍数,这种乐观的预测展现了对国家繁荣兴旺的期待。

赏析:
《杨侍郎》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漕运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漕河水与汉江的流动、逆浪的吹拂,描绘出艰难险阻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诗中的“新篇归岘首”传递出作者积极向前、追求进步的心态。他意识到过去的成就与荣誉可以延续,同时对历史和传统表达了敬意。

诗末的乐观预测和对国家发展的祝福,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兴旺繁荣的殷切期盼。整首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时代的热爱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秋风来庭际,奄忽老蓐收。夜寒耿无寐,起坐焚膏油。孤灯照我影,对坐自倡酬。偈参意未竟,参横转西楼。

  • 《谢新恩》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在花枝。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以下缺十二字)

  •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书志赠畅当》

    少喜神仙术,未去已蹉跎。壮志一为累,浮生事渐多。衰颜不相识,岁暮定相过。请问宗居士,君其奈老何。

  • 《张常侍相访》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尊。

  • 《予既赋金貂亭诗巽伯求益不已偶得名酒连饮辄》

    君不见陈留阮籍字嗣宗,竹林贤者渠称雄。登山临水辄经日,竟用酣饮全其躬。谓浑汝不得复尔,独善犹子曰仲容。以其任达似叔父,气压道北空多铜。宗人共集作圜坐,酌以大斗飞金钟。著言君子处域内,何异群虱居裈中。形骸忽忘置不问,岂复上欲图三公。古来贤达类若此,刘伶毕卓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