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物景薄,层阴向晚饶。
轻云隐微月,残雪栖枯条。
夫君有高适,顾我慰寂寥。
潇洒开北堂,拂榻延良宵。
前几陈古书,坐见千载遥。
间亦发新句,幽思含九韶。
神明静外照,念虑醉中消。
扬雄戎丹轂,颜子安一瓢。
良玉不火变,翠柏宁霜彫。
此心固独往,声利讵得招。
罏灰寒更劃,灯灺落仍挑,相看数漏板,后会诫重要。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杨叔武北堂夜话》是宋代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岁晏物景薄,层阴向晚饶。
轻云隐微月,残雪栖枯条。
夫君有高适,顾我慰寂寥。
潇洒开北堂,拂榻延良宵。
前几陈古书,坐见千载遥。
间亦发新句,幽思含九韶。
神明静外照,念虑醉中消。
扬雄戎丹轂,颜子安一瓢。
良玉不火变,翠柏宁霜彫。
此心固独往,声利讵得招。
罏灰寒更劃,灯灺落仍挑,
相看数漏板,后会诫重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晚上杨叔武与蔡襄在北堂的夜间对话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流转、物景渐薄的感慨。他们在北堂中自在自得,享受夜晚的宁静。蔡襄坐着看着古书,感叹千年的时光距离。他们也互相交流新的诗句,思绪幽远,内心蕴含着美好的情感。神明静静地照耀着外面,思虑在醉意中消散。他们提到了历史上的名人扬雄和颜子,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蔡襄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定和追求,声名利禄都无法诱惑他。最后,他们相互注视着数漏板,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但也提醒彼此将来会重逢的重要性。
赏析:
《杨叔武北堂夜话》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蔡襄在北堂夜话中的宁静和思索之情。整首诗使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对比,用岁晏物景薄、轻云隐微月、残雪栖枯条等描写手法,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物景的变迁。北堂是一个安静而自由的场所,诗人在其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慰藉和满足。他与杨叔武一同品味古书,感叹千年时光的遥远。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创作心情,幽思中孕育出美妙的诗句,内心充满了九韶之音。诗人提到的扬雄和颜子是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名字象征着英勇和安定。诗人通过引用他们,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向往。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描写灯火的熄灭和数漏板的注视,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但也强调了彼此将来的重逢的重要性。整首诗抒发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追求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诗词展现了蔡襄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流动,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画屏展尽一山川。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悟来便做**麽。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青山北去连天会,绿水东流到八闽。何必此中分界限,普天率土尽王臣。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貂冕冠蝉载服,鸾台凤池荣簉。年年桂觞介寿。正江梅、犯寒时候。料想舞僮歌女,翠鬟依旧。富贵人间罕有。任鼎沸笙箫对樽□。稳步堤沙,高攀禁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