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鄽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扬州春词三首》是唐代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广陵是扬州的别称,寒食指的是寒食节,这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前一天,表示委婉地描述了春天的景色。诗的开头描述了广陵春天的天气,没有雾,也没有烟,天空明朗。阳光温暖,凝结了柳树上的花朵,春风吹散了管乐和弦乐的声音。这里描绘了春天的和煦气息,春风拂面,花朵盛开,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这一节描述了扬州的特点。扬州的园林众多,与宅第相连,而交通工具主要是船只而不是车马。诗人告诫不要吸引游客在这里停留,因为游人会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困扰,无法安眠。这里反映了扬州春天的宜人环境和美好风光,使人陶醉其中。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这一节继续描绘了扬州春天的景色。整个城郭都充满了春光,大街小巷的土地也洋溢着芳香。竹子的风轻轻拂过履舄(鞋子),花露沾湿了衣裳。谷鸟鸣叫的声音更加婉转动人,山野之人也更加狂放不羁。诗人表达了对扬州这个游赏之地的怜悯之情,同时也提到了曾经的炀帝国(指南唐皇帝杨贵妃的父亲杨洪基)已经倾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更迭。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鄽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诗的最后两节描述了扬州以北和淮南地区的春景。江北地区的烟光点缀着美丽的风景,淮南则有更多的胜景。市鄽(音同"韵")持着烛光走进,邻里间的船只穿梭往来。扬州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竹子,家家户户都养鹅。春风吹过城郭,笙歌声充斥耳边。这里描绘了扬州周边地区春天的繁华景象,烟光、船只、竹子和鹅都成为了春天的象征。笙歌声传遍了整个城市,给人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
总体而言,姚合的《扬州春词三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扬州春天的美景和人文风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乡村生活和城市繁华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和谐、宜人和活力。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受,让读者领略到了扬州春天的美丽与魅力。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昔人风调谁高,二疏盛日还乡里。公卿祖道,百城围尽,争传佳事。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今世无工,尽置之勿道,焜煌处、独青史。佳甚东阳山水。是昔时、钓游某地。风流脱似,洛中耆老,一人而已。好为霞觞酹,正庭阶、彩衣荣侍。便明朝有诏,启门解说,值先生醉。
道明回诏乐清间,便向中朝脱冕冠。百日秉枢登相府,千年青史表旌桓。泰运正隆嫌气热,干网初整畏冰寒。逍遥唱和多高致,仪象霜风俾后看。
自遣迎君骑,期君指日来。胡为多坎坷,欲动却迟回。望眼凝还断,愁怀郁不开。相过须有早,莫待折寒梅。
振万方明德,疾徐咸可观。铿锵动金奏,蹈厉总朱干。夹进昭威武,申央警宴安。守方推猛士,当用鹖为冠。
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