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津头客子愁,孤舟欲渡意绸缪。
蛟龙汹汹争新穴,鸥鹭轻轻下故洲。
水卷岸沙连地去,风掀江浪接天流。
试披陆羽图经看,洗鼎煎茶更少留。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扬子江》是宋代文学家汪元量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扬子江畔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中文译文:
扬子江畔的旅客忧愁,
独自乘舟欲渡,心中谋划。
汹涌的江水如蛟龙,争夺新的巢穴,
轻盈的鸥鹭飞落在故土之上。
水流卷起岸边的沙砾,连同大地一同消失,
风掀起江浪,接触苍穹。
试着阅读陆羽的茶经,
洗净古代的铜鼎,煮茶时不再停留。
诗意和赏析:
《扬子江》通过描绘扬子江的景色和旅客的心境,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的扬子江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岁月无情的流逝。旅客孤独地乘舟欲渡,他面对着江水的汹涌和风浪的翻腾,折射出他内心的忧愁和无奈。蛟龙和鸥鹭的形象对比,展现了新旧之间的竞争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与现实的思考。
诗中的水、风、江浪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水的浩渺和风浪的磅礴。这种景物的描写与旅客内心的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的脆弱。同时,诗中提到陆羽的茶经,以及洗鼎煎茶的场景,表达了旅客对于一种宁静和内省的追求,他试图通过阅读经书和沏茶来寻找一份短暂的宁静和安慰。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色和抒发旅客的内心感受,展示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它传达了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宁静与内省的追求。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腊酒复腊雪,故人今越乡。所思谁把盏,端坐恨无航。兔苑旧游尽,龟台仙路长。未知邹孟子,何以奉梁王。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亲逢绝世人。五官郎将莫轻怒,椒房自是袁家妇。闻道生时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惊鸿翻然不重顾,射鹿深冤更凄楚。不将降虏赐周公,先识祸机杨德祖。此意明明可自知,岂有神人来洛甫。空用平生八斗才,七步那能说微步。
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如闻漾凫舄,已复用牛刀。往事多遗迹,边庭简吏曹。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
入云遥便哭,山友隔今生。绕墓招魂魄,镌岩记姓名。犬因无主善,鹤为见人鸣。长说能尸解,多应别路行。
村村社鼓隔溪闻,赛祀归来客半醺。水缓山舒逢日暖,花明柳暗貌春分。平田白洫流新雨,绝壁青枫挂断云。策杖提壶随所适,野夫何不可同群。
庭阶少幽蔚,树石聊森陈。海椶最先来。相看两经春。风枯黄发短,雨老苍皮皴。叶添朝暮层,尚欠著语新。阴霖欻几月,芳苞吐轮囷。尝闻肤毳间,若笋味可珍。使其姿柔媚,未必藏甘淳。耐馋不忍剖,是乃吾术仁。诗人例虚谈,夸衒毋谆谆。缘木而得鱼,虑贻俗子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