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台。
馆是招贤辟,楼因教舞开。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姚开府山池》的中文译文为《姚开府的山池》。这首诗词描写了主人新建的府邸和相国旧有的池台。府邸是为了招纳贤才而修建的,而池台则是为了教授舞蹈而建的。虽然府邸已经开放,人们却已离去,只有箫和管的音乐还在刚刚开始。在今天的龙门下,谁会认识那些有才华的文人呢。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府邸和池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才华和文人的崇敬和关注。府邸和池台都是为了培养和招募有才华的人而建立的,而今天,人们已经散去,只有音乐还在持续。诗中暗示了文人才华难得而珍贵的现象,以及他们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府邸和池台的景象为前景,通过反差出现了府邸和池台的寂寞和冷清。府邸原本是为了招募和培养有才华的人而修建的,然而现在府邸空荡荡,人们已经散去,只剩下音乐在回荡。这种反差描绘了才华被忽视和遗忘的现象,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才华和文人的珍视和关注。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于才华和文人的崇敬和关注。它让人们意识到,才华虽然难能可贵,但往往被人们忽视或者忘记。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地近觚棱云气间,蕊珠宫殿压青山。云根尽处天风急,疑是人间有广寒。
闻说亭花好,居然似蜀乡。色深姿不俗,香淡意能长。高烛留深夜,轻阴护晚芳。何心较桃李,只拟答春光。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莲子劈开须见臆,楸枰著尽更无期。破衫却有重逢处,一饭何曾忘却时。
山前踊跃见樵人,欲问神仙更问津。指点长柯向东去,不知银穴又非真。
封侯岁见梦魂销,千万徒劳重压腰。只待区中缘了尽,携家采药住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