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年来耆旧衰,高人沦丧路人悲。
空闻韦叟一经在,不见恬侯万石时。
贫病只知为善乐,逍遥却恨弃官迟。
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姚屯田挽诗》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索。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京口年来耆旧衰,
高人沦丧路人悲。
空闻韦叟一经在,
不见恬侯万石时。
贫病只知为善乐,
逍遥却恨弃官迟。
七年一别真如梦,
犹记萧然瘦鹤姿。
诗意:
这首诗词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诗中提到了京口的岁月已经衰败,曾经的高人沦落,路人悲叹。虽然只是听说韦叟曾经在这里,却再也看不到当年恬逸的侯官万石的景象。作者自身虽然贫病交加,但只知道以善行为乐,却对逍遥自在的生活中弃官的决定感到遗憾和迟疑。七年过去了,与恬侯别离已成如梦幻般的存在,但作者仍然记得当年恬逸的瘦鹤姿态。
赏析:
《姚屯田挽诗》展现了苏轼对时间的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深思索。诗中通过反思京口的衰败和曾经的高人的沦落,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现实的悲叹。诗中的韦叟和恬侯分别象征着过去的荣耀和美好,而诗人自身则在贫病中坚守善行,对逍遥自在的生活选择心存迟疑和遗憾。通过描绘七年后的别离已成如梦般的情景,诗人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淡泊而含蓄的诗意。
万里梯航走贡珍,乾坤无地著孤臣。湘江空记庚寅渡,石壁曾题佬已人。国士犹嫌先事范,仙家莫间岁经秦。顾提草履从君后,煮茗寒泉代拾薪。
几夜高堂梦,不知山水长。西风归雁荡,落日过乌伤。断影云空白,孤心草欲黄。终邻负甘旨,泪洒蓼莪章。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早岁逢予叹陆沉,东风还更枉华音。五蹄一角必殊相,八跪二螯多躁心。众惜伏辕伤骏骨,自惭跃冶匪祥金。抟风敢效垂天翼,但乐孤巢寄旧林。
畴昔偕兹役,维予暨汪子。我从中道还,子亦废然止。汪子行茕茕,念之心欲死。重来复同归,依然吾与尔。汪子功名人,微尚不在此。去留皆洒然,更觉归可喜。举世急功名,吾尔众所訾。曰此无远图,区区效儿女。两人相视笑,吾乃徇誉毁。古来耕钓徒,亦各有其侣。得子已不孤,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