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夜过萧寺》

寻僧过野寺,清话捧茶瓯。
幡影风生树,钟声月在楼。
梅花薰纸帐,贝叶看银钩。
为问西来意,因成一夜留。

作者介绍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夜过萧寺》是宋代文人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寻找僧侣穿过荒野的寺庙,我清晰地听到他们的对话,手捧着茶杯。风吹动幡旗的影子在树上摇曳,月光洒在楼阁上,钟声回荡在夜空中。梅花散发出芬芳,弥漫在纸帐内,贝叶上闪烁着银色的钩子。我想问问来自西方的僧人的意图,结果却因此而留宿了一整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寻访僧侣的场景。诗人来到野外的寺庙,与僧人进行了一次清晰而深刻的交谈。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感。诗人注意到风吹动幡旗的影子,月光洒在楼阁上,钟声回荡在夜空中,这些元素给诗中增添了一种超然的氛围。梅花的香气在纸帐内弥漫开来,贝叶上的银钩闪烁着光芒,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雅致和美感。最后,诗人希望能与来自西方的僧人交流,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在这里留宿一夜。

赏析:
《夜过萧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寺庙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把握,使整个诗词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情感。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风吹动幡旗的影子、月光洒在楼阁上,以及梅花的香气,都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整首诗以一种写实的方式展示了夜晚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

诗词中描绘的僧寺、茶瓯、幡影、钟声等形象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元素,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凸显了宋代文人对于禅宗与自然的追求与崇尚。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体现了胡仲弓在宋代文人中的独特才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 《紫极观二首》

    杨柳花飞杏子新,园林无地可留春。却寻风雨江边路,惭愧烟霞物外人。

  • 《秋末江上望》

    莽莽古江滨,纷纷坠叶频。烟霞谁是主,丘陇自伤神。吞并宁唯汉,凄凉莫问陈。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 《和仲伯达》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 《题馀不溪废寺》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 《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

    郎署领制诰,十年未上坡。冯唐空潦倒,卫绾是谁何。犹赖紫垣直,聊遮白发多。归田未有计,村树绿婆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