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叶敲窗,露蛩吟瓮,谢娘庭院秋宵。
凤屏半掩,钗花映烛红摇。
润玉暖,腻云娇。
染芳情、香透鲛绡。
断魂留梦,烟迷楚驿,月冷蓝桥。
谁念卖药文箫。
望仙城路杳,莺燕迢迢。
罗衫暗摺,兰痕粉迹都销。
流水远,乱花飘。
苦相思、宽尽春腰。
几时重恁,玉骢过处,小袖轻招。
孙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今属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称其“倚声度曲,公瑾之妙。散发横笛,野王之逸。奋神起舞,越石之壮也”。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谓“孙季蕃老于花酒,以诗禁仅为词,皆太平时节闲人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花翁集 》一卷,注云:“ 在江湖中颇有标致,多见前辈,多闻旧事,善雅谈,长短句尤工。尝有官,弃去不仕。”又沈义父《乐府指迷》云:“孙花翁有好词,亦善运意,但雅正中忽有一两句市进话,可惜。”有《 花翁词 》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夜合花·风叶敲窗》是宋代诗人孙惟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叶敲窗,露蛩吟瓮,
夜风吹动窗户,树叶拍打窗棂,露蛩在瓮中吟唱,
谢娘庭院秋宵。
在谢娘的庭院里,秋夜静谧宜人。
凤屏半掩,钗花映烛红摇。
凤屏幕半掩,钗花映烛红摇动。
润玉暖,腻云娇。
皮肤如润玉温暖,声音柔娇如云。
染芳情、香透鲛绡。
沉浸在芳香的情感中,香气透过薄绢飘散。
断魂留梦,烟迷楚驿,月冷蓝桥。
心魂断绝,梦境依然残留,烟雾笼罩楚国的驿站,月色冷寂如蓝桥。
谁念卖药文箫。
有谁记得卖药的文箫。
望仙城路杳,莺燕迢迢。
望着通往仙城的路途遥远,黄鹂和燕子飞翔很远。
罗衫暗摺,兰痕粉迹都销。
罗衫褶皱难辨,兰花气味和粉末痕迹都已消失。
流水远,乱花飘。
水流遥远,花朵纷纷飘落。
苦相思、宽尽春腰。
痛苦的相思之情,消瘦了春天的腰身。
几时重恁,玉骢过处,小袖轻招。
何时能再次相见,白马经过时,轻轻挥动袖子。
这首诗词《夜合花·风叶敲窗》以秋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庭院的氛围和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运用形象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示了风吹叶落、月寒人静的秋夜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清新的意象构建,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温馨的夜晚氛围,给人以深深的思绪和感叹之情。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觅元因,恰一对。七返真药,雨味丹才配。火候刀圭深青翠。上下升降,睹面人不会。下功夫,休贪睡。不属中间,要妙非内外。夹脊双关飞紫瑞。一颗明珠,飞上苍龙背。
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衰鬓镊残欹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自称丹灶锱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自谓竹几为竹夫人。)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漾漾隐波亭,悠悠通月浦。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容膝有匡床,及肩才数堵。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体瘦寡行立,家肥
春日二三月,百草恣妍美。瘦马仰天鸣,壮心殊未已。日望苍梧云,夜梦湘江水。晓镜览朱颜,忧伤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