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底石上岸巾愁起。
月到房心天似水。
乱峰清影里。
此去登瀛须记。
今夕道山同醉。
春殿明年人共指。
玉皇香案吏。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谒金门(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是宋代张元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露底石上岸巾愁起。
月到房心天似水。
乱峰清影里。
此去登瀛须记。
今夕道山同醉。
春殿明年人共指。
玉皇香案吏。
诗意:
这首诗以金门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送别张椿老赴行在的离愁。诗中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以及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张椿能够记得登上瀛洲的这次旅行。最后几句提到了诗人与张椿老一起饮酒共醉的愉快时光,以及明年春天大家再次相聚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相聚的期盼。其中,诗人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出山间的风露、月色和峰影,以及房中的心境。这些景物与情感的交融,使诗词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
诗中的金门山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远离尘世的仙境。诗人希望张椿能够记住此次前往瀛洲的旅行,暗示着瀛洲是一个理想的归宿,同时也暗含着对张椿的美好祝愿。
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诗人与张椿共饮和期待明年相聚的情景。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友情,让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与亲切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离别的忧愁和相聚的期盼,给人留下深刻而温暖的印象。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