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又晚。
风劲落红如剪。
睡起绣床飞絮满。
日长门半掩。
不管离肠欲断。
听尽梁间双燕。
试上小楼还不见。
楼前芳草远。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着。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爲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爲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谒金门(暮春)·春又晚·风》是宋代文学家康与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
中文译文:
春天又晚了,狂风吹过,纷纷落下的花瓣如同被剪下一般。起床后,看到绣床上飘满了飞絮。阳光长长地照在半掩的门上。无论怎样,不顾心灵几乎断绝的痛苦。倾听着,听到了屋檐间燕子的叫声。试着登上小楼,却依然看不到她的身影。小楼前的芳草遥远。
诗意:
诗人在这首诗词中以春天将过去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情。通过描绘春风吹落的花瓣、飞絮、掩半的门,以及听到的燕子叫声等细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离愁。尽管诗人试图登上小楼,却依然看不到思念之人的身影,与她之间的距离依旧遥远。
赏析:
康与之是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质朴含蓄而著称。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将诗人内心的离愁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风和落花、飞絮以及半掩的门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的寂寞和孤独。诗人试图登上小楼,渴望能够看到思念之人的身影,却依然望而不见。诗句朴实自然,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和温暖的向往,以及在时光流逝中感受到的离别之苦。整首诗情绪平稳,用字简洁,展现出了康与之独特的写作风格。
我虽生乱离,犹及见前辈。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幸供扫洒役,迹忝诸生内。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残年趋死近,孤学与时背;妄出更何求,终老事耕耒。史君稽古学,力大障横溃;广文亦伟士,名字震当代。同舟肯过我,凛与前修配。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嗟予虽益衰,耳目
关雎于飞,洲渚之湄。自家刑国,乐且有认。
野寺何所有,梅花如玉盆。客愁浩如许,我声已载吞。大士坐丈室,燠若阳谷温。从来第一义,入耳简不烦。不谓兵火余,见此只树园。仰沐方外契,蔼然风味存。我诗如废井,已涸宁有源。又如既老马,力尽不复奔。空余浩然气,踵见常焞焞。熊经非我事,讵以胎息论。蒙庄岂达者,区区
只对西湖也自凉,雨余天更辟商羊。水交秋色心田静,风入山花鼻观香。别驾殷勤能高醴,五曹嬉戏且逢场。凤凰池上今文伯,犹忆春闱夜卷长。
旌斾朝驱入翠微,东风闲访故山薇。金龟换酒留僧住,白鹤穿云伴客归。月影坐移栖凤竹,泉声静绕钓鱼矶。中原那似开元日,得学巢由远是非。
因我得礼汝,乾坤粟粒许。若要除三害,无过问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