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

君游丹陛已三迁,我泛沧浪欲二年。
剑珮晓趋双凤阙,烟波夜宿一渔船。
交亲尽在青云上,乡国遥抛白日边。
若报生涯应笑杀,结茅栽芋种畬田。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游丹陛已三迁,
我泛沧浪欲二年。
剑珮晓趋双凤阙,
烟波夜宿一渔船。
交亲尽在青云上,
乡国遥抛白日边。
若报生涯应笑杀,
结茅栽芋种畬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白居易在江浦夜宿时,听到元八改官的消息,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对自己与皇帝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员生涯的反思,以及对乡愁和个人生活选择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比、对话和对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示了白居易作为一个文人官员的复杂情感和内心纷扰。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君主的三次迁官,与此同时,作者自己只是在江浦泛舟,度过了两年的时光。这种对比展示了君主与文人官员的不同命运和地位,暗示了作者对自身官场经历的思考。

接着,诗中描述了作者清晨匆忙跑去拜访君主的情景,描绘了剑和珮(皇帝的御用物品)的声音。这一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君主权力与权威的敬畏,以及自己作为官员时的忙碌和奔波。

然后,诗中描绘了作者夜宿渔船的情景,烟波之中,他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夜宿和乡愁的描绘,与前文的官场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抛弃了繁忙的官场生活,选择了与自然相伴的简朴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乡愁和个人选择的思考。他意味深长地说,他的交情都在青云上,即官场,而他的乡国已经远离,仿佛抛在了白日的边缘。作者认为,如果要报答他的人生,应该以笑对,因为他选择了结茅栽芋种田的简朴生活,远离纷扰的官场,这是一种对现实的嘲讽与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描写,展示了白居易对官场生活和个人选择的思考。他通过自我反省和对乡愁的回望,表达了对官场繁杂和自然纯朴生活的思考和选择。这首诗词既是一种对官场生活的诘问,也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思考和表达。

  •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 《露坐》

    泠泠野水赴横塘,坐久松风入发凉。月淡星疏天欲晓,未妨清啸倚胡床。

  • 《次韵徐监岳四首》

    落落过眼谁知音,故山桧枝森碧林。白鸥盟坚不待亩,岂应辟影忘息阴。末路功名梦已断,生平丘壑情自深。素琴浊酒般礴地,颇领渊明千载心。

  • 《金丹诗四十八首》

    九真山上接楼台,日月浮生紫气堆。北海下生金芍药,南溟宫产玉攻瑰。三清门户三田奥,九转工夫九辙回。当此炼成无价宝,从教人笑我痴騃。

  • 《颂》

    南北东西万万千,乾坤上下两无边。相逢相见呵呵笑,屈指抬头月半天。

  •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风骚开国胙寒岩,劳绩批书课翠岚。梨子要肥千取百,菊苗每摘一生三。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