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丈崩奔落石碕,秋声散入夜云悲。
州桥月下闻流水,不忘锺山独宿时。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夜闻流水》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千丈崩奔落石碕,
秋声散入夜云悲。
州桥月下闻流水,
不忘锺山独宿时。
中文译文:
千丈高山倾泻而下,水流跌落石碛,
秋天的声音散入夜空中悲鸣。
在州桥下,月光映照着流水的声音,
我不会忘记在锺山独自宿留的时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听到流水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通过揭示自然景观中的声音和光影,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流水的声音、高山的倾泻和夜空的月色,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静谧夜晚的独特体验。通过对秋声、夜云、流水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夜晚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思绪。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特别是对在锺山独宿的经历的铭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情感体验,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共鸣之感。
与公缁素两无成,世路低回窘墨绳。弱羽机缯怀畏避,孤根霜雪厌侵凌。未须神秀终齐雪,好嘱维摩且判凭。喜读师诗破尘坌,了如松雪拂人膺。
百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仙人劝我食,再三不忍折。一人得饱满,余人皆不悦。已矣勿复言,人人好颜色。
出川犹自雨随车,到得溪桥一点无。冷月半明云未去,垂杨成行叶全枯。竹添东野方清荫,人在南湖已白须。应是田翁喜侬至,旋吹灯火竞欢呼。
担柴卖火村里汉,舌本澜翻不奈何。自道来时元没口,却能平地起风婆。
今节恩赐沐,把菊开清尊。天涯信音来,扩缄为一欣。展视未竟幅,泪雨益帨帉。辞家甫八年,边尘覆全坤。平生几亲故,半为捕鱼死魂。纵脱虎口涎,亦复马鬣坟。所幸二犹子,从弟偕诸孙。崎岖矛戟中,偶得性命存。意欲守丘垅,死不去榆枌。是我时陈卿,受命开帅垣。奋身艰危际,勉
不肯归休本俗才,痴儿了事太悠哉。劝君抽取文符手,且就凉轩鬬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