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竹非丝响裂空,高歌三唱出渔篷。
清豀激越犹如许,想见湘波欸乃中。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夜闻渔歌》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夜晚听到了渔歌的声音,
不像竹子,也不像丝线,它们在空中回响;
高声唱着三遍,渔船上传来歌声。
清澈而豪迈,仿佛是在远方的湘波之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听到渔歌的情景。诗人用比喻手法将渔歌的声音形容为非竹非丝的响声,回荡在空中。渔歌以高昂的歌声在渔船上传唱,表达出渔民们的豪情壮志。诗人通过渔歌的歌声,勾起了他对湘波(指湖泊或江河)的遐想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夜晚听到渔歌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渔歌声音的形容,展示出渔歌的独特韵律和节奏感。他用"非竹非丝"来形容渔歌的声音,使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渔歌的独特之处。渔歌的高唱和回响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最后,诗人以"湘波"作为情感的寄托,暗示了他对江湖之美的思念和向往。
整首诗虽然短小,但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夜晚听到渔歌的情景展现得深入人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渔歌的音乐魅力和诗人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思考。
天香亭下影婆娑,四畔高林结绿萝。云外飞仙不曾见,唯应翠树阅人多。
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耽书未必酬良相,断酒唯堪作老师。多病不任衣更薄,东风台上莫相吹。
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诗。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清萱到处碧翙翙,兴庆宫前色倍含。借问皇家何种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峰峦九锁路萦盘,翠色沾衣作晚寒。日暮神仙归洞府,雨余星斗下天坛。人生何用千钟贵,老去须求一室安。会得谷神元不死,世间何事可相干。
任在芦花最深处。浪静风恬,又泛轻舟去。去到滩头遇俦侣。散唱狂歌鱼未取。不把身心干时务。一副轮竿,莫笑闲家具。待拟观光佐明主。将甚医他民病苦。